【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Boehmeriae
【來源】: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的根和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半灌木,高1~2米。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毛。葉互生,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花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毫米,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有種子l顆。花期9月,果期10月。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稍彎曲,長4~30厘米,直徑0.4~5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縱紋及多數皮孔,并有多數疣狀突起及殘留須根,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皮部棕魚,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紡錘形,長約10厘米,直徑1~1.3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支孔,斷面粉性。氣微,味淡,有黏性。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5~30克,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動不安,胎漏下立,小便淋瀝,癰瘡腫毒,蟲蛇咬傷。
【化學成分】:主要含綠原酸、咖啡酸、齊墩果酸、19a-羥基烏蘇酸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咯血:苧麻根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②治毒蛇咬傷:苧麻根適量,加黑桐油搗爛。敷患處。(《湖北中草藥志》) ③治淋證尿血,小便不利:苧麻根、小薊各9~15克,生蒲黃4.5~9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④治習慣性流產或早產:鮮苧麻根30克,蓮子(去心)30克,糯米30克。清水煮成粥。去苧麻根服,每日3次,至足月。(《湖南藥物志》) ⑤治痛風:苧麻根250克,雄黃15克。共搗爛,敷患處。如痛不止,以蓮葉包藥,煨熱,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理研究】:【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稍彎曲,長4~30厘米,直徑0.4~5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縱紋及多數皮孔,并有多數疣狀突起及殘留須根,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皮部棕魚,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紡錘形,長約10厘米,直徑1~1.3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支孔,斷面粉性。氣微,味淡,有黏性。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肝經、心經、膀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