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刺梨又名文先果,送春歸,為貴州少數民族用藥,收載于《貴州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 2003 版) 中,以鮮果及曬干品入藥,入藥有健胃;消食;止瀉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刺梨的炮制方法與臨床藥方。
一、刺梨的炮制方法
1.刺梨: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刺梨酒:鮮刺梨適量,蒸熟,曬干,浸制成酒劑服。
3.刺梨蜜膏:刺梨適量,加水煎湯,濃縮成膏,或加蜂蜜等量。
二、刺梨的性狀
果實呈扁球形或圓錐形,稀紡錘形,直徑2-4cm。表面黃褐色,密被針刺,有的并具褐色斑點;先端常有黃褐色宿存的花萼5瓣,亦被披針刺。縱剖面觀:果肉黃白色;種子多數,著生于萼筒基部凸起的花托上,卵圓形,淺黃色,直徑約1.5-3mm,骨質。氣微香,味酸、澀、微甜。
三、刺梨的炮制作用
刺梨性味甘;酸澀;具有健胃;消食;止瀉之功效,主要用于食積飽脹;腸炎腹瀉等癥。藥材經凈制后,使藥物潔凈,便于調劑,藥物有效成分更易于溶出。
四、刺梨的臨床藥方
1.治赤白崩帶: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兩。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慶草藥》)
2.治胃陰不足,熱傷津液,口干口渴:刺梨適量,加水煎湯,濃縮成膏,或加蜂蜜等量。每次1~2匙,沸水送服。(《本草綱目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