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墓頭回為較少常用的中藥,系敗醬科敗醬屬植物異葉敗醬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葉敗醬(山敗醬)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藥,入藥有清熱燥濕,止血,止帶,截瘧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墓頭回的炮制方法與作用。
一、墓頭回的炮制方法
1.墓頭回: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墓頭回炭:取凈墓頭回片置鍋內,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黑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二、墓頭回的飲片性狀
墓頭回為不規則厚片。表面黃白色,中間有菊花心。周邊棕褐色或士褐色。體輕質松。具特異臭氣。墓頭回炭形如墓頭回,表面焦黑色,內部黑褐色,略具臭氣。
三、墓頭回的炮制作用
中醫認為墓頭回性味苦、微酸、澀,涼;具有燥濕止帶,收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墓頭回臨床多生用,常用于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等證。藥材經炮制切制后,可使藥物潔凈,利于藥效成分溶出,便于調劑與制劑。墓頭回經炭制后,擅于收斂止血,用于崩漏,痢疾泄瀉。
四、墓頭回的臨床應用
治崩中,赤白帶下: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