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為百部科植物百部[Stemona japonica (BI.) Miq.],多年生草本,以塊根入藥。具有潤肺止咳、殺蟲、止癢等功效。主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阿米巴痢疾、鉤蟲病、蛔蟲、皮膚瘙癢、濕疹、皮炎等癥。①蔓生百部之產于陜西、安徽、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等地;②直立百部主產于安徽、山東、江西、浙江、江蘇、福建等地;③對葉百部主產于湖北、四川、廣西、福建、臺灣等地。下面主要介紹直立百部形態。
【形態特征】株高30~60厘米。塊根肉質,乳白色,紡錘形,數個至數十個簇生。莖直立,不分枝,表面有縱紋。葉3~4片輪生,卵形或近橢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窄或成短柄或近無柄;葉脈5條,其中間3條特別明顯,弧形。花小,腋生,多數出自莖下部鱗狀葉腋間,有細長花梗,淡綠色;蒴果廣卵形,暗褐色,種子數個,暗縈色。花期4~5月,果期5~9月。
【生長環境】喜蔭蔽和濕潤的環境。怕寒、怕旱。塊根人土較深,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夾砂土。土壤瘠薄、黏重,百部塊根生長不良。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百部塊根多分布于30厘米的深土層中,因此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秋季,于前作收獲后,深翻30~33厘米,整細整平。栽前每667平方米施入堆肥或土雜肥15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草木灰1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細整平,做寬130厘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
2.繁殖方法:采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先育苗后移栽。
①采種與種子處理三年生百部才能開花結果。于7~9月當莖葉枯黃、蒴果變為黃褐色、種子近暗紫色時,即可采集,果實采后置通風干燥處晾干數日,待果殼開裂后種子自行脫出。然后,收集種子,篩去雜質,曬干貯藏備用。
②播種、育苗南方宜秋播,北方宜春播。春播于3月上旬至4月初進行。在整好的苗床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開橫溝條播,溝深7~9厘米,然后,均勻地將種子撒入溝內。播后澆施腐熟人糞尿,再覆蓋細土,厚約1厘米,上蓋草保濕。齊苗后,揭去蓋草。6月進行第1次松土、間苗,并結合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稀薄腐熟人畜糞尿1500千克。培育1年,于當年秋季即可移栽。秋季于9~10月進行,方法同春播,第二年春季出苗,當年秋后移栽。
(2)分株繁殖:每年收獲時,剪下大塊根供藥用,將小塊根按上部根芽多少,分割成數株,每株留壯芽1~2個,并帶有小塊根2~3個。栽時,按行株距25厘米x25厘米挖穴,每穴栽1株,使根芽向上,垂直栽下。秋栽后于翌年2月下旬出苗,以后按常規加強田間管理,當年秋、冬季即可移栽大田。
3.移栽:于秋、冬季或第2年早春未萌芽前進行。分株苗至少要有3個以上塊根,移栽才能成活。栽植密度: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平整,每穴栽苗1株。栽時將小塊根平鋪于穴底,向四周散開,然后覆土稍鎮壓,澆1次透水,最后覆土耬平畦面。
【栽培管理】
1.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追肥:4月齊苗后,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結合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水1500千克;第2次于6月花果期,中耕、除草后,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水2000千克;第3次于7~8月中耕、除草,不再追肥;第4次于冬季倒苗后,每667平方米用土雜肥2000千克與過磷酸鈣50千克混合拌勻后,撤施于土面,在中耕除草后,將肥料壓人土中,并結合培土,以利百部安全越冬。同時還要清理和疏通排水溝,防止積水爛根。
(2)設立支柱:直立百部苗小株高,于株旁設立支柱,以防倒伏;蔓生百部為草質藤本,當株高15厘米時,于株旁立1細竹竿,牽引藤蔓攀緣生長,使株間通風透光,生長發育良好,有利于增產。
2.病蟲害防治
(1)蝸牛:5~6月多雨時發生,為害幼苗。防治方法:于每天清晨在田間撒生石灰或茶籽餅粉防治。
(2)紅蜘蛛:7~8月發生,密集于葉背部或嫩莖上,吸取汁液,使葉片枯萎,嚴重時使幼苗全部枯死。防治方法:用0.2度波美石硫合劑或20%三氯殺螨砜600倍液噴殺。
【采收與加工】
1.采收:一般于塊根栽后2~3年采收。每年于秋、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均可進行挖取。
2.加工:挖取塊根后,洗凈,剪去細根,投入沸水中燙至無白心時,立即撈出,曬干或炕干后即成商品。以身干、條粗壯、質堅實者為佳。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鮮品1000千克,折干率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