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白薇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白薇能治療什么疾???白薇具有清熱,涼血。治陰虛內熱,風溫灼熱多眠等功效,那么白薇能治療什么疾病呢?白薇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搜藥網小編為你一一講解吧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治陰虛內熱,風溫灼熱多眠,肺熱咳血,溫瘧,癉瘧,產后虛煩血厥,熱淋,血淋,風濕痛,瘰疬。
①《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②《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療驚邪,風狂,庢病。"
④《綱目》:"治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虛煩。"
⑥《要藥分劑》:"清虛火,除血熱。"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于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
⑧《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核、尿路感染、水腫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經集注》:"惡黃芪、大黃、大戟、干姜、干漆、大棗、山茱萸。"
②《本草經疏》:"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過甚,或內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內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泄瀉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從新》:"血熱相宜,血虛則忌。"
【選方】①治體虛低燒,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肺結核潮熱:白薇三錢,葎草果實三錢,地骨皮四錢,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④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金匱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白薇一兩,當歸一兩,人參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湯)
⑥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白薇、芍藥各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⑧治肺實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兩,款冬花、貝母(去心)、白薇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下。(《普濟方》)
⑨治金瘡血不止:白薇末貼之。(《儒門事親》)
⑩治瘰疬:鮮白薇、鮮天冬各等分,搗絨敷患處。(《貴州草藥》)
⑾治風濕關節痛:白薇、臭山羊、大鵝兒腸根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中文名】白薇
【性味歸經】苦、咸,寒。歸胃、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于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產后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備注】(1)一般用于清虛熱者居多,常與青蒿、銀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熱咳嗽,可與前胡、枇杷葉等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類 別】根類
【炮制】揀凈雜質,除去莖苗,洗凈,稍浸,潤透,切段,曬干。
①《雷公飽炙論》:"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細銼,蒸,從巳至申,出用。"
②《綱目》:"酒洗用。"
【性味】苦咸,寒。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咸,大寒,無毒。"
③《本草匯言》:"味苦咸,氣溫,無毒。"
④《本草備要》:"苦咸,寒。"
【歸經】入肺、胃、腎經。
①《綱目》:"陽明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腎二經。"
③《本草新編》:"入心、脾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