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銜草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風濕痹證,月經過多,崩漏,咯血,外傷出血,久咳勞嗽,瀉痢日久。
鹿銜草的現代藥理作用:
鹿蹄草有抗炎、降壓作用;能擴張心、腦、脾、腎、四肢、耳血管,增加血流量;能明顯升高血漿cAMP含量;增強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鹿銜草的臨床應用:
1、鹿銜草配骨碎補:鹿銜草祛風濕,補腎強筋骨;骨碎補益腎活血,止痹痛,能促進機體代謝,抑制退行性病變。兩藥合用,有補腎強筋骨,祛風濕之功,善治骨痹。適用于增生性關節炎。
2、鹿銜草配白芍:鹿銜草補腎止血;白芍養血柔肝止血。兩藥配伍,肝腎兼顧,補養平和,相得益彰,共收補虛、養肝腎、止血之功。適用于婦科出血證屬肝脾失職,氣不攝血者以及久汗不止者。
【性味】甘苦,溫。
1.《滇南本草》:"性溫平,味辛。"
2.《陜西中草藥》:"苦澀,平。"
3.《山西中草藥》:"甘,溫。"
【歸經】《植物名實圖考》:"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治虛弱咳嗽,勞傷吐血,風濕關節痛,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1.《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癥,煎點水酒服。"
2.《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通經,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
3.《藥植志》:"治虛癆,止咳。"
4.《重慶草藥》:"治虛弱癆病,咳嗽,白帶。"
5.《四川常用中草藥》:"祛風除濕,止驚悸,盜汗。治癆傷吐血,筋骨酸軟,風濕關節痛,驚癇吐舌,鼠漏癰腫。"
6.《陜西中草藥》:"補腎壯陽,調經活血,收斂止血。治虛勞咳嗽,腎虛盜汗,腰膝無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帶,結膜炎,各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研末或燉肉。外用:搗敷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