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為石竹科植物王不留行[ Vaccaria segetalis (Nack.) Garcke.],1~2年生草本。別名麥藍菜、留行子、大麥牛等。以種子供藥用,具有行血調經、消腫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主治閉經、乳汁不通、乳腺炎等癥。王不留行多野生于荒地、路邊、河邊陰濕處,常與小麥一起生長,適應性強,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和人工栽培。
形態特征:株高30~70厘米,全株無毛稍被白粉。莖直立,上部呈二叉狀分枝,近基部節間粗壯而稍膨大。單葉對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稍連合抱莖,全緣。聚傘花序,疏生于枝頂;花淡紅色,花梗細長。蒴果包于宿存的花萼內,成熟后呈4齒狀開裂。種子多數,黑色,球形似油菜籽?;ㄆ?~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旱,怕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人工栽培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凡低洼、易積水的地方不宜種植??膳c小麥混作。
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宜選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選地后,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耙細整平,做寬120米的高畦,四周挖排水溝。
二.繁殖方法:多采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脫粒后,選擇籽粒飽滿、有光澤、黑色成熟的種子作種,曬干貯藏備用。
(2)播種期: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進行秋播。
三.播種方法:王不留行可點播或條播。點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3~5厘米。然后按每667平方米用種1千克的量,將種子撒入溝內,覆土1.5~2厘米。亦可與小麥一起播種,一同管理,翌年與小麥一起收獲,一起脫粒。然后,用細孔竹篩將王不留行籽篩下,收集種子。
栽培管理
一.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苗高7~1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宜淺松土,避免傷根。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間苗和補苗,每穴留壯苗4~5株;條播的,按株距15厘米間苗,如有缺株,將間下的壯苗進行補苗。第二次中耕于第二年春季2~3月進行。并結合定苗。條播的按株距25厘米定苗。以后視雜草滋生情況,再進行中耕除草1次,保持土壤疏松。
(2)追肥:一般進行2~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厘米時,中耕除草后每667平方米施入稀薄人畜糞水1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第二年春季進行中耕、除草后,每667平方米施入較濃的人、畜糞水20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或用0.2%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1~2次,有利于增產。
二.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葉上形成枯死斑點,發病后期,在潮濕條件下長出灰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鉀肥或在葉面上噴0.2%的磷酸二氫鉀,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②發病初期,噴65010代森鋅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食心蟲:以幼蟲為害果實。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防。
采收與加工
1.采收:王不留行于秋播后的第二年4~5月采收。若與小麥混作,可與小麥同收。一般當王不留行種子多數變黃褐色,少數已變黑色時將地上部分割下。過遲種子容易脫落,難以收集。
2.加工:割后置通風干燥處后熟5~7天,待種子全部變黑色時,曬干、脫粒、揚去雜質,再曬至全干即成商品。一般每667平方米產王不留行種子100千克左右。以籽粒飽滿、大小均勻、色黑、無雜質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