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為木犀科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又名崖桂、木犀、木樨、丹桂、九里香等,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桂花的花、果、枝、葉均能入藥。味甘辛、性溫。具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暖胃止痛、祛風濕、平肝散寒等功效。主治經閉腹痛、咳喘多痰、胃寒疼痛、風濕筋骨痛等癥。桂花原產我國暖溫帶及亞熱帶,以四川、廣西分布較多,云南有野生種。
【形態特征】桂花株高達12米以上。單葉對生,橢圓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革質、深綠有光澤。秋季開花,花簇生于葉腋,花開時,芳香撲鼻,花色一般黃或黃白色。核果橢圓形,長10~15毫米,紫黑色。桂花種植歷史悠久,變種多,常見有金桂、丹桂(花橙黃色)、銀桂(花黃白色)和四季桂等。
【生長環境】桂花喜光,稍耐陰,要求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生長環境。適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不耐堿,不耐澇。漬水易致根系腐爛、脫葉甚至全株死亡。
【種植技術】
繁殖方法:桂花有扦插、壓條、嫁接和播種繁殖4種方法,其中扦插法和嫁接法應用較普遍。
(1)扦插繁殖:冬季桂花休眠期,對母株要加強培育,修剪病蟲枝、細弱枝、徒長枝,增施底肥,以促使春季萌發健壯枝條,作插穗。插穗長6~10厘米,留上部2~3葉片,其下全部剪去。苗床宜選有機質豐富、透水性好的砂壤土,不宜選黏土,扦插時間以6月份氣溫在20~25℃最為適宜。扦插深度,以占穗長2/3為宜,壓實,充分澆水,并予蔽陰,保持濕潤,嚴防強光照。天旱時,勤澆葉面水。插后2月即生根。
(2))嫁接繁殖:以小葉女貞或女貞作砧木,選上年成熟枝條作接穗,春季發芽前進行切接,或在春夏間靠接,易愈合成活。嫁接苗生長快,當年可以開花。
【栽培管理】
1.栽培要點:桂花在淮北地區露地造林、美化環境,可正常生長開花。北方亦多盆栽。
(1)上盆:盆土用肥沃松軟的熟土,摻20%的糠灰和適量沙土,早春發芽前上盆。
(2)管理:適量澆水,氣溫高、濕度低多澆,5~8月是最需水韻時期。氣溫下降,濕度大,減少水量。開花期控水,防止落花。主長期間勤施追肥,施用腐熟餅肥或農肥水,半月1次。6~9月施磷、鉀肥,促使花芽分化。桂花怕灰塵,經常對葉面噴水,保持清潔。桂花2~3年換盆1次,換盆時上足底肥、澆透水,以保證正常生長。
(3)修剪:定植后可剪短主干,控制株高,促使發枝,以后再按需要整形。疏剪過密枝、細弱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開花。
2.病蟲害防治:桂花主要害蟲有紅蜘蛛、粉虱、介殼蟲、軍配蟲,病害有鐮刀菌,應及時防治。
【采收與加工】
1.采收:花于秋季開時采收,陰干,去雜質,密閉貯藏,防止散失香氣及受潮、霉變。
2.加工:將鮮桂花浸在糖或蜂蜜中,制成桂花蜜加以貯藏,可保持鮮花香味。
用香花浸提規格石油醚作溶劑,浸提桂花,提取液經濃縮后,即得桂花浸膏,具桂花清甜香氣,可直接用于制桂香型食品。還可用桂花作原料,提煉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