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rotonis Crassifolii Radix
【來源】:【植物形態】:矮小灌木,高約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易剝離。枝葉和花序均被星狀茸毛。葉互生;葉片卵形或矩圓形,先端尖或鈍,基部渾圓而稍帶心臟形,全緣或有鋸齒,側脈3~4對,最下面l對由基部射出,與中脈呈3出狀;葉柄密被星狀茸毛。圓錐花序;花單性,淺綠色,雌雄同株;苞片分裂,裂片線狀,頂端有腺體;雄花小,簇生于花序上部,花瓣矩圓形,雄蕊約20枚;雌花通常數朵生于花序基部,萼長約4毫米,花瓣缺,花柱4裂。蒴果外被銹色柔毛。花期4月,果期5~6月。
【藥材性狀】:細圓柱形,多彎曲不直。商品多斬成2.5~4厘米短段,直徑0.3~0.8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具厚而浮離狀的粗糙栓皮、縱向皺紋及突起的須根痕,栓皮極易脫落成碎片粉末狀。質脆易斷,斷面黃色,不平坦,纖維性。氣微芳香,味苦、澀。以根條粗壯、色黃、氣香者為佳。
【臨床應用】:用量6~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用治胃痛、胃腸氣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化學成分】:含氨基酸、有機酸。顯皂苷、香豆精、生物堿及黃酮反應。
【配伍藥方】:【藥理研究】:具有木香等的理氣止痛作用,又有防己等的治療風濕痹痛作用,單用有效,多入復方中用。
【藥材性狀】:細圓柱形,多彎曲不直。商品多斬成2.5~4厘米短段,直徑0.3~0.8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具厚而浮離狀的粗糙栓皮、縱向皺紋及突起的須根痕,栓皮極易脫落成碎片粉末狀。質脆易斷,斷面黃色,不平坦,纖維性。氣微芳香,味苦、澀。以根條粗壯、色黃、氣香者為佳。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胃經、大腸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