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Herba Phedimus Aizoon
【來源】:【植物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高達80厘米。根狀莖較粗,近木質化。葉互生,肉質,廣卵形至倒披針形,長3~6厘米,寬7~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幾無柄。聚傘花序分枝平展,花密生;萼片5,線形至披針形,不等長;花瓣5,黃色,長圓狀披針形;雄蕊10;心皮5,基部合生。瞢葖果呈星狀排列。花期5~9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根莖短小,略呈塊狀,表面灰棕色;根數條,粗細不等,質硬,斷面呈暗棕色或類灰白色。莖圓柱形,長15~4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棱;質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互生或近對生,幾無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長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3~8厘米,寬1~2厘米;綠色或棕褐色,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氣微,味微澀。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水煎服。鮮品60~90克。外用搗碎敷于患處。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衄血、吐血、咯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宮出血,以及心悸、煩躁失眠;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燒燙傷。
【化學成分】:根主含熊果酸、齊墩果酸及谷甾醇。全草分離得沒食子酸及粗生物堿。其余尚含景天庚糖及生物堿、蔗糖、果糖、鞣質、淀粉、熊果酚苷、蛋白質、有機酸及黃酮類等成分。
【配伍藥方】:①治吐血,咯血,鼻衄,牙齦出血,內傷出血:鮮土三七60~90克。水煎或搗汁服,連服數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尿血:景天三七15克,加紅糖引,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⑧治白帶,崩漏:鮮土三七60~90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創傷出血:景天三七適量。研細末,外敷傷處。(《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⑤治跌打損傷:a.土三七鮮草搗爛外敷;b.景天三七、土大黃、水苦荬各9克。水煎,沖紅糖服。(《全國中草藥匯編》);c.景天三七頂上嫩芽7個,炒雞蛋吃。(《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藥理研究】:可縮短凝血時間,有鎮靜、降壓作用,并能減低苯丙胺的毒性和擴張冠狀動脈。
【藥材性狀】:根莖短小,略呈塊狀,表面灰棕色;根數條,粗細不等,質硬,斷面呈暗棕色或類灰白色。莖圓柱形,長15~4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棱;質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互生或近對生,幾無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長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3~8厘米,寬1~2厘米;綠色或棕褐色,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氣微,味微澀。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酸。歸心經、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