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槐角為較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槐實,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實。《本草經集注》載:“槐子以相連多者為好。”其鑒別方法可分為性狀鑒別、顯微鑒別,詳情如下文所述。
1.性狀鑒別
槐角呈連珠狀,長1~6cm,直徑0.6~1cm。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皺縮而粗糙,背縫線一側呈黃色。質柔潤,干燥皺縮,易在收縮處折斷,斷面黃綠色,有黏性。種子1~6粒,腎形,長約8mm,表面光滑,棕黑色,一側有灰白色圓形種臍;質堅硬,子葉2,黃綠色。果肉氣微,味苦,種子嚼之有豆腥氣。
2.顯微鑒別方法
槐角粉末深灰棕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可見環式氣孔。種皮柵狀細胞側面觀呈柱狀,壁較厚,光輝帶位于頂端邊緣處;頂面觀多角形,壁呈緊密連珠狀增厚;底面觀類圓形,內含灰棕色物。種皮支持細胞側面觀,啞鈴狀,有的胞腔內含灰棕色物。草酸鈣方晶菱形或棱柱形。石細胞類長方形、類圓形、類三角形或貝殼形,孔溝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