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為較少常用中藥,始載于宋《開寶本草》珍珠項下。其具有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明目退翳的功能,主要用于頭痛眩暈、驚悸失眠、目赤翳障、視物昏花等癥。
1.來源
(1)三角帆蚌:為蚌科動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的貝殼。
(2)褶紋冠蚌:為蚌科動物褶紋冠蚌Cristarla plicata(Leach)的貝殼。
(3)馬氏珍珠貝:為珍珠貝科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Dunker)的貝殼。
2.產地與分布
三角帆蚌分布于江蘇、浙江、湖南等省;褶紋冠蚌分布于浙江、江蘇、湖南、湖北等地;馬氏珍珠貝分布于廣東、廣西。
3.鑒別要點
三角帆蚌與褶紋冠蚌主要區別點是:前者呈“三角帆”狀,殼面具同心環紋,殼形扁平,而兩殼相等,殼內珍珠層乳白色;而后者則呈不等邊三角形,伸展呈大型的“冠”,殼內珍珠層乳白至淡藍色。
馬氏珍珠則殼呈斜四方形,殼面同心紋生長細密,成片狀;殼內珍珠層具極強珍珠光澤,邊緣無珍珠層。
4.快速鑒別
(1)三角帆蚌:貝殼大而扁平,殼質堅硬厚重,兩殼相等,殼面有同心環狀紋理,后背緣向上展出一個三角形帆狀翼;左殼有2個不同大小的擬主齒和兩個側齒,右殼亦有2個擬主齒和一個大的側齒。殼內平滑,珍珠層乳白色。
(2)褶紋冠蚌:貝殼略似不等邊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突不顯,后部長而高,后背緣向上斜出,伸展成為大型的冠。殼面深黃綠色至黑褐色;鉸合部強大,左右殼各有一高大的后側齒,前側齒細弱。殼內珍珠層有光澤,乳白色至淡藍色。
(3)馬氏珍珠貝:貝殼為斜四方形,殼高與殼長大抵相等。殼質稍薄而脆,兩殼不等,右殼較平,左殼較凸;殼面同心紋生長細密,成片狀,薄而脆,極易脫落;殼表面淡黃褐色,常有數條黑褐色放射線;殼內面珍珠層發達,具極強的珍珠光澤。邊緣淡黃色,無珍珠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