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wǎng)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y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中藥鑒定
中藥禁忌 中藥養(yǎng)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yè)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木瓜的鑒別方法

時間:2021-09-17 16:21:01 作者:
【鑒定中藥材名】木瓜【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成熟果實。此木結(jié)實如瓜,故名木瓜。其藥材外表面有深皺紋,故又名皺皮木瓜。【藥材歷史考證】木瓜的始載本草為《名醫(yī)別錄》。《蜀本草》云:“其樹枝狀如柰

鑒定中藥材名】木瓜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成熟果實。此木結(jié)實如瓜,故名木瓜。其藥材外表面有深皺紋,故又名皺皮木瓜。

藥材歷史考證】木瓜的始載本草為《名醫(yī)別錄》。《蜀本草》云:“其樹枝狀如柰,花作房生子形似栝樓。火干,甚香。”《本草圖經(jīng)》曰:“今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其木狀若柰。花生于春末而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宣州人種蒔尤謹,遍滿山谷。始實成則鏃紙花薄其上,夜露日暴,漸而變紅,花紋如生。本州以充上貢焉。又有一種模楂,木、葉、花、實酷類木瓜。……欲辨之,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此者為檳楂也。”并附有“蜀州木瓜”圖。李時珍曰:“木瓜可種可接,可以枝壓,其葉光而厚,其實如小瓜而有鼻。津潤味不木者為木瓜。……鼻乃花脫處,非臍蒂也。”并附有“木瓜”圖。據(jù)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xiàn)今木瓜藥材(皺皮木瓜)及其原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相符。至于古代本草所述榠楂,則是其混淆品種光皮木瓜。

植物形態(tài)鑒定】落葉灌木,高達2米。枝條有刺,小枝紫褐色或黑褐色。葉互生;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9厘米,寬1.5~5厘米,頂端通常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約1厘米;托葉草質(zhì),通常腎形或半圓形,長5~10毫米。花先葉開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或近無;萼片5,直立;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0~15毫米,猩紅色,稀淡紅色或白色;雄蕊45~50;雌蕊1,花柱5,基部合生,無毛或稍有毛。梨果球形或卵球形,木質(zhì),黃色或帶黃綠色,有斑點,味香。花期3~5月,果期6~8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多呈縱剖對半的長圓形,長4~9厘米,寬2~5厘米,厚1~2.5厘米。外表面紫紅色或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深皺紋;剖面邊緣向內(nèi)卷曲,果肉紅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黃色。種子扁長三角形,多脫落,質(zhì)堅硬。氣微清香,味酸。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特征:棕紅色。①石細胞成群或單個散在,無色、淡黃色或橙黃色。呈類圓形、類長方形、長條形、長橢圓形、類三角形或類方形,直徑12~82微米,長至136微米,壁厚5~20微米,層紋大多明顯,孔溝細,少數(shù)分枝,有的胞腔含棕色或紅棕色物。②果肉薄壁細胞常破碎,壁較厚,極皺縮,胞腔含黃棕色或深棕色物。③纖維成束,有時上下層交錯排列,淡黃色或黃色,末端多圓鈍,直徑11~27微米,壁厚5~12微米,木化,胞腔含棕色物。④中果皮薄壁細胞淡黃色或棕色,偶含細小草酸鈣方晶。⑤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長方形,外壁厚14~32微米,角質(zhì)化,胞腔小,內(nèi)含紅棕色物。⑥色素塊黃棕色或棕色。⑦網(wǎng)紋、螺紋導管直徑5~27微米,壁存約2微米。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1克,加70%乙醇10毫升,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

1.取濾液1毫升,蒸干,殘渣加醋酐1毫升使溶解,傾入試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滴,兩液接界處顯紫紅色環(huán);上層液顯棕黃色。

2.取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噴灑三氯化鋁試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商品規(guī)格

皺皮木瓜

統(tǒng)貨:干貨。縱剖成半圓形。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皺縮。切面邊緣向內(nèi)卷曲,中心凹陷,紫褐色或淡棕色,有種子或脫落。質(zhì)堅硬,肉厚。味酸而澀。無光皮、焦枯、雜質(zhì)、蟲蛀、霉變。

生境分布】各地常見栽培。產(chǎn)于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浙江、安徽、福建、山東、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夏季(小暑前后)果實成熟時采收,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干。

飲片炮制】洗凈,潤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曬干。

性能功用】酸,溫。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用于濕痹拘攣,腰膝關(guān)節(jié)酸重疼痛,吐瀉轉(zhuǎn)筋,腳氣水腫。內(nèi)服:6~9克,水煎服。

附注

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防潮,防蛀。

2.本種的同屬植物榠楂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亦作木瓜藥用,習稱“光皮木瓜”。主產(chǎn)于陜西、山東、江蘇、湖北、廣西、浙江、江西等省區(qū)。其原植物主要區(qū)別特征:植株高5~10米,小枝無刺;葉片革質(zhì),邊緣有刺芒狀鋸齒,齒尖有腺;托葉卵狀披針形;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5~10毫米。其藥材主要鑒別特征: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多縱剖成2~4瓣,長4~9厘米。外表面紅棕色,平滑無皺紋,或稍粗糙。剖面果肉顯顆粒性。種子多數(shù),密集,呈扁平三角形。質(zhì)堅硬而重,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沙粒感。本品有解酒化痰、和胃止嘔、止痢的功效,顯然與木瓜不同,應區(qū)別使用。


相關(guān)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