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鬼箭羽為衛矛科植物衛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的干燥具翅狀物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均系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全年均可采割,割取帶翅枝條,除去嫩枝及葉,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劉宋時代有酥炒的炮制方法(《雷公》)。直至明代,均有類似的記載。
【現代炮制方法】鬼箭羽: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或厚片,干燥。
【飲片性狀】鬼箭羽為不規則的圓柱狀小段或厚片。周邊灰綠色,有縱皺紋,四面生有灰褐色片狀羽翼,質硬韌,切斷面黃白色。翅質松脆,易折斷或剝落,斷面呈淡棕色。氣微,味微苦、澀。
【炮制目的】鬼箭羽味苦,性寒。歸肝經。具有破血,通經,殺蟲的功效。臨床多生用,用于婦女閉經,產后瘀血腹痛,蟲積腹痛。經炮制后,可潔凈藥材,利于調劑和制劑。
【應用選擇】
1、惡疰心痛常與桃仁、赤芍、鬼臼、陳皮、當歸、柴胡、朱砂、大黃等配伍應用,治療惡疰心痛,絞刺腹脅,或肩背痛無常處,如鬼箭羽散(《圣惠方》)。
2、產后敗血不散常與紅藍花、當歸配伍應用,可治產后敗血不散,兒枕塊硬,疼痛發歇,及新產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快,腹臍堅脹(痛)等,如當歸散(《局方》)。
3、瘧疾常與鯪鯉甲(燒存性)等分配伍,搗羅為細散用,可治瘧疾,如一字散(《總錄》)。
4、療乳無汁鬼箭羽150克,水1200毫升,煮取800毫升,去渣。服160毫升,日3服。亦可燒灰作末,水服6~9克,日3服。如單行鬼箭湯(《廣濟方》)。
【現代研究】鬼箭羽含衛矛胺、衛矛堿、衛矛寧、衛矛任和雷公藤定等生物堿。葉含槲皮素、表木栓醇、木栓酮、衛矛醇;莖翅水提液中含草乙酸鈉;根皮含硬橡膠、樹脂。利用離子光譜分析法測定了鬼箭羽中24種微量元素的含量,結果以鈣元素含量特別高,其次為鎂、磷、鐵、鋁等,認為這與鬼箭羽的活性應有一定的聯系。藥理實驗表明,鬼箭羽煎劑中提得的草乙酸鈉對正?;蛩难踵奏ば蕴悄虿〉募彝糜薪笛?、降尿糖作用及增加體重作用。大鼠口服5~10mg/d,共40天,可引起低血糖及胰島細胞的增殖,胰β細胞增生,同時有胰a細胞的萎縮,說明草乙酸鈉能刺激β細胞,調整不正常的代謝過程,加強胰島素的分泌。藥理實驗還表明,鬼箭羽水煎液有一定的調脂作用,且有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作用Ⅲ。另外,同屬植物歐衛矛Euonymus europaeus種子中含強心苷,作用類似毒毛旋花素,但還有中度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并能收縮豚鼠腸管。鬼箭羽水溶性部分對小鼠有鎮靜作用,劑量大時作用明顯,并能顯著加強戊巴比妥鈉及硫賁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1,2;5,6-二脫水衛矛醇對肺癌、腎上腺癌、膀胱癌、喉癌及神經膠質瘤等有一定療效;對體外培養Sis。細胞及體內W250、L1210等10種瘤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活性,對L1210的治療指數為5.4,與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合用有一定的協同作用。二脫水衛矛醇對白血病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機理與烷化劑類藥物不完全相同。
【附】
1、近代炮制方法還有潤透后切3毫米厚片,曬干。
2、文獻摘錄“采得(鬼箭)后,只使箭頭用。拭上赤毛,用酥緩炒過用之。每修事一兩,用酥一分炒,酥盡為度。”(《雷公》)“鬼箭,專散惡血,故《本經》有崩中下血之治。《別錄》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即腹滿汗出之治。今人治賊風歷節諸痹,婦人產后血暈,血結聚于胸中,或偏于脅肋少腹者,四物倍歸,加鬼箭羽、紅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專破血,力能墮胎。”(《逢原》)
【總結】鬼箭羽在劉宋時代有酥炒的炮制方法,其炮制意圖尚不清楚。目前各地炮制規范中大多收載的是潤透后切段或厚片。藥理實驗證實,鬼箭羽有降血糖、調脂、降壓等作用,這些藥理作用還有待于臨床的驗證。據現代臨床報道,鬼箭羽除用于破血、通經、殺蟲外,還可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漆性皮炎;單方應用還可治月經不調、婦人癥瘕、感冒和燙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