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布渣葉為傳統(tǒng)常用的中藥材,系椴樹科植物破布葉的干燥葉,入藥有消食化滯,清熱利濕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布渣葉的炮制方法與臨床應用。
1、布渣葉的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枝梗和雜質,陰干或曬干。
2、布渣葉的飲片性狀
本品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展平后呈卵狀長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8~18cm,寬4~8cm。表面黃綠色、綠褐色或黃棕色。先端漸尖,基部鈍圓,稍偏斜,邊緣具細齒。基出脈3條,側脈羽狀,小脈網狀。具短柄,葉脈及葉柄被柔毛。紙質,易破碎。氣微,味淡,微酸澀。
3、布渣葉的炮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布渣葉性味微酸,涼;具有消食化滯,清熱利濕之功效。布渣葉臨床多生用,常用于飲食積滯,感冒發(fā)熱,濕熱黃疸等證。藥材經炮制加工后,可使藥物潔凈,利于藥效成分溶出,便于調劑與制劑。
4、布渣葉的臨床應用
1.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脹:布渣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黃疸:破布葉二兩,豬血四兩。煎水服,一日一次,連服六日。(《嶺南草藥志》)
3.治蜈蚣咬傷:布渣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