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韭菜子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zhì)。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酒浸(《千金》)和熬法(《外臺》)。宋代有酒浸曝干微炒(《圣惠方》)、炒(《證類》)、“醋煮炒香”(《總錄》)和湯浸(《洪氏》)等炮制方法。元代用棗酒制(《丹溪》)。明代用酒浸炒、焙制(《普濟方》)的方法。清代有酒煮(《良朋》)、蒸熟炒用和醋炒(《得配》)等法。
【現(xiàn)代炮制方法】
1、韭菜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2、鹽韭菜子:取凈韭菜子,用鹽水拌勻,悶潤至鹽水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千,取出晾涼。用時搗碎。韭菜子每100kg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韭菜子呈半圓形或半卵囡形,略扁,長2~4毫米,寬1.5~3毫米;表面黑色,一面凸起,粗糙,有細密的網(wǎng)狀皺紋,另一面微凹,皺紋不甚明顯;頂端鈍,基部稍尖,有點狀突起的種臍;質(zhì)硬,氣特異,味微辛。鹽韭菜子色澤加深,有香氣,味咸微辛。
【炮制目的】韭菜子味辛、甘,性溫。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具有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功能。
生品辛溫散寒,其性偏燥,適用于腎虛而兼寒濕的腰膝酸軟冷痛,婦女帶下。鹽制后辛味減弱,并引藥入腎,增強補腎固精作用,用于陽痿,遺精,尿頻,遺尿,其療效較生品更佳。
【應用選擇】
1、生用
(1)腰膝酸軟冷痛:可與胡蘆巴、淫羊藿、補骨脂、杜仲、胡桃仁等同用,治腎陽虛而兼寒濕的腰膝冷痛,有溫腎助陽,祛寒止痛的作用。
(2)婦女白帶:可單用本品研末服。亦可與桑螵蛸、煅龍骨同用,如韭子湯(《中藥臨床應用》)。
2、制用
(1)腎虛陽痿:可與肉蓯蓉、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熟地黃、附子等同用,治命門火衰,精氣虛寒的陽痿,有溫補下元的作用。
(2)遺精滑泄:常與五味子、桑螵蛸、煅龍骨、煅牡蠣、菟絲子、茯苓等同用,能益腎壯陽,澀精止遺,用于腎虛遺精滑泄。
(3)尿頻、遺尿:常與益智仁、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五味子等配伍,用于腎虛所致的尿頻、遺尿,有補腎助陽,固澀縮尿的作用。
【附】文獻摘錄:“揀凈蒸熟,曬干去黑皮,炒用。治帶濁,醋炒酒下”(《得配》)。
【總結(jié)】韭菜子古代以炒制和酒制較常用,尤其是炒制品用得較多。鹽制法古代文獻未見記載,是近代根據(jù)鹽制人腎理論新創(chuàng)立的方法。目前,鹽制已成為韭菜子主要的炮制方法,炒法只有個別地區(qū)保留,酒制法已基本不用。但炒法和酒制法都有研究的價值。古方治療遺精、尿頻、遺尿等常用炒韭菜子,說明炒制品固澀作用較強。本品對胃寒嘔吐也有一定療效,但以炒用為好,炒后性溫氣香,溫胃止嘔作用更佳。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酒制能增強韭菜子溫腎助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