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艾葉 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艾葉 在中醫學是如何用藥的,艾葉 主要用于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艾葉 的功效作用吧,希望大家能學到點中藥跟中醫相關知識
中藥名稱:艾葉
功效作用: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溫經止血藥。
使用禁忌:陰虛血熱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辛。歸肝經、脾經、腎經。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作用;能顯著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性休克;抑制心肌收縮,抗血凝和高強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尚具有利膽、興奮子宮作用。
藥材性狀: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開后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
艾葉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疥癬,癰腫,痔瘡、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
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苦酒、香附為之使。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本草圖經》:近世有單服艾者,或用蒸木瓜丸之,或作湯空腹飲之,甚補虛羸。然亦有毒,其毒發熱氣沖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瘡出血者,誠不可妄服也。
《本草正》: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于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搗汁,或熟用煎湯,或用灸百病,或炒熱敷熨可通經絡,或袋盛包裹可溫臍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本草匯言》:艾葉,暖血溫經,行氣開郁之藥也。開關竅,醒一切沉涸伏匿內閉諸疾。若氣血、痰飲、積聚為病,哮喘逆氣,骨蒸痞結,癱瘓癰疽,瘰疬結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若入服食丸散湯飲中,溫中除濕,調經脈,壯子宮,故婦人方中多加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