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三叉苦能治療什么疾病,三叉苦的功效作用是什么?三叉苦能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中暑,治感冒高熱,扁桃體炎,咽喉炎等功效,以下搜藥網(wǎng)小編給大家講解下三叉苦能治療什么疾病?三叉苦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吧,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
三叉苦是植物藥,它是以全草入藥的,跟和葉都入藥,它是苦、寒的藥。三叉苦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它用于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腦、中暑以及感冒的高熱、扁桃體炎、咽喉炎、肺炎這樣的病證,它也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疼、坐骨神經(jīng)痛。另外,三叉苦也用于跌打損傷、蛇蟲的咬傷,它入煎劑就可以了。治療外傷或者是蟲咬傷的時(shí)候,就用三叉苦煎湯敷在患處,或者是把它搗爛之后煮成水洗患處,都可以治療,像洗皮炎、濕疹的部位對皮損也有一定的康復(fù)作用。
1、預(yù)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三叉苦4斤,野菊花、金銀花各3斤,加水100斤,煎至60斤,供100人口服,每日1次,連用3~5天。
2、感冒高熱、流行性感冒:三叉苦根或莖、鴨腳木根或莖各1斤,加水煎取3000毫升,過濾,濃縮至1000毫升。每服60毫升,每日1~2次。
3、外陰瘙癢:三叉苦葉、鴨腳木葉、榕樹須(氣根)、烏桕葉各1兩,薄荷葉5錢,煎水洗患處。
4、癰癤腫毒:三叉苦葉2份,山大顏葉1份,了哥王根皮、葉1份,馬交兒根1份,搗爛,用45%乙醇浸透,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重癥同時(shí)配服清熱解毒的中草藥。
5、三叉苦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6、三叉苦治濕疹、皮炎、痔瘡:三丫苦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7、三叉苦治外感痧氣:三丫苦葉二至三兩,煲水分?jǐn)?shù)次服。(《廣西中藥志》)
8、三叉苦治鼠咬傷發(fā)作,引起淋巴腺腫:三丫虎葉二錢,黃糖酌量,共搗爛沖滾水服,連服數(shù)次。外用黑葉荔枝肉敷患處,連敷數(shù)次。(《嶺南草藥志》)
9、三叉苦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鮮三丫苦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三叉苦解鉤吻中毒:三丫苦葉,干者用二兩,生者酌加,煎水服。(《嶺南草藥志》)
11、三叉苦治蟲蛇咬傷,癤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12、三叉苦治創(chuàng)傷,止血埋口:三丫苦葉適量,搗爛外敷。(《廣西中藥志》)
13、三叉苦治耳內(nèi)生癤:主丫苦鮮葉搗爛取汁,滴耳。(《廣西中草藥》)
三叉苦為小喬木,其根呈圓柱形,表面灰棕色或綠灰色,有細(xì)縱皺紋,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三叉苦氣微,味苦,常生于疏林、灌木叢中,具有清熱毒、祛濕毒、散瘀消腫等功效。
1、清熱毒: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癰瘡腫毒、紅腫熱痛等證,可單獨(dú)用三叉苦治療,或者配伍其它藥物應(yīng)用。
2、祛濕毒:三叉苦能祛濕毒,可用于熱痹關(guān)節(jié)腫痛,可配伍其它藥物同時(shí)服用。
3、散瘀消腫:三叉苦有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跌打損傷,用水煎服或搗爛外敷均可。
【性味】 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中暑,治感冒高熱,扁桃體炎,咽喉炎,肺膿瘍,肺炎,瘧疾,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腿痛,胃痛,黃疸型肝炎,斷腸草(鉤吻)中毒。外用治跌打扭傷,蟲蛇咬傷,癰癤腫毒,外傷感染,濕疹,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