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白馬骨屬于落葉小灌木,高度在25~45cm之間以重生為主,別名滿天星、六月雪。白馬骨全株都能入藥,是藥用功效比較出色的中藥材,入藥后不但能煎水服用也能泡水喝,具有清熱解毒、解暑、祛風利濕等功效。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究下白馬骨能治療什么疾病?白馬骨的功效作用吧
1.《本草拾遺》:止水痢。
2.《生草藥性備要》:治傷寒,中暑,發(fā)狂亂語,火癥,亦退身熱。
3.《寧鄉(xiāng)縣志》:節(jié):可治小兒驚風,腹痛;枝:燒灰可點翳。
4.《植物名實圖考》:治熱證,瘡痔,婦女白帶。
5.《嶺南采藥錄》:解暑熱,消積滯,止痢疾;并治傷寒,時疫,發(fā)背瘡,消癰疽,拔毒。
6.《南京民間藥草》:止吐血。
7.《中醫(yī)藥實驗研究》:治目赤腫痛。
8.《安徽藥材》:與老母雞同煮,能治慢性腎炎水腫。
9.《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舒經活絡。治刀傷,癱瘓,男女弱癥,飛疔。
10.《廣西中藥志》:治喉痛。
11.《四川中藥志》:清熱,除風。治頭暈目眩及胸膈邪熱。
1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風濕腰腿痛,癰腫惡瘡,蛇傷。
13.《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祛風,化濕,又有強壯作用。治女子經閉,白帶過多,頭暈無力。
14.《江蘇驗方草藥選編》: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經麻痹。
15.《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平肝,利濕,健脾,止瀉。
【藥名】白馬骨
【性味】苦辛;涼;無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清熱;解毒。主感冒;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咳嗽;喉痛;角膜炎;腸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婦女閉經;白帶;小兒疳積;驚風;風火牙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者30-60g)。外用:適量燒灰淋汁涂,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脾胃虛寒慎服。
1、清熱解毒:白馬骨可以用于治療時行感冒、牙齦腫痛、蛇傷、目赤腫痛、癰疽腫毒等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2、解暑:酷暑天氣比較容易中暑,可以將白馬骨泡茶飲用,能夠緩解中暑而引起的頭暈、渴不多飲、暑多夾濕等癥狀,具有較好的解暑效果。
3、祛風利濕:白馬骨有祛風利濕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腸炎、痢疾、風濕痹證、婦女白帶、水腫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