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金果欖為較常用中藥,始載于《百草鏡》,又名金楛欖、金苦欖、地膽,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或金果欖的干燥塊根。其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咽喉腫痛、癰疽疔毒、泄瀉、痢疾、脘腹疼痛等癥。其鑒別方法可分為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及薄層色譜法鑒別。
1.性狀鑒別
金果欖呈不規則圓塊狀,長5~10cm,直徑3~6cm。表面棕黃色或淡褐色,粗糙不平,有深皺紋。質堅硬,不易擊碎、破開,橫斷面淡黃白色,導管束略呈放射狀排列,色較深。氣微,味苦。
2.顯微鑒別
金果欖粉末黃白色或灰白色。石細胞眾多,淡黃色或黃色,類長方形或多角形,直徑18~66μm,壁多三面增厚,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草酸鈣方晶呈方形或長方形,直徑4~28μm。木栓細胞黃棕色或金黃色,表面觀呈多角形,微木化。淀粉粒甚多,類球形、盔帽形或多角狀圓形,直徑 4~40μm,臍點人字形、短弧狀或點狀;復粒由2~5分粒組成。
3.薄層色譜法鑒別
取金果欖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古倫賓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0:9:6: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