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wǎng)!
高良姜: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郁李仁:其性平,味苦、甘,有潤肺滑腸,下氣利水的功效,能治療大腸氣滯,燥澀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等癥狀。
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
升麻: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主治時(shí)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升陽燥濕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仁術(shù)便覽》卷四,具有升陽燥濕,散寒止帶之功效,主治婦人帶下,陰中如冰,陰戶痛而控心,身黃皮緩,體重如山。
【方劑組成】
生黃芩、橘皮各五分(1.5g),防風(fēng)、高良姜、干姜、郁李仁、甘草各一錢(3g),柴胡一錢三分(3.6g),白葵花七朵。
【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功效主治】
升陽燥濕湯有升陽燥濕,散寒止帶的功效,主治婦人帶下,陰中如冰,陰戶痛而控心,身黃皮緩,體重如山。
【方劑方解】
《濟(jì)陰綱目》汪淇箋釋:此治重在陰中如冰,痛控于心。故用良姜為君,干姜為佐,不用參、術(shù)者,痛無補(bǔ)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濕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