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又名金剛根、鐵菱角,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莖,是一種較常用的中藥,入藥有祛風利濕,解毒消癰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菝葜的炮制方法與臨床藥方。
一、菝葜的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存須根,洗凈,浸潤至透,切薄片,干燥。
二、菝葜的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薄片,表面紅棕色,粉性,多可見中間有木心,木心粗纖維性;周邊波狀黃棕色或紫棕色,氣微,昧微苦。
三、菝葜的炮制作用
菝葜性味甘、酸,平。歸肝、腎經。具有祛風利濕,解毒消癰功能。凈制切片后,使藥物潔凈,利于藥效成分溶出,便于調劑與制劑,用于風濕痹痛,淋濁,帶下,泄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如治腸炎的復方菝葜片(《中成藥研究》1984);菝葜根加黃酒、水各半,煎服或加中華常春藤,黃酒、水各半,煎服,治關節酸痛(《浙江民間常用中草藥》)。
四、菝葜的臨床藥方
1.治關節風濕痛:鐵刺苓、活血龍、山楂根各三錢至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2.治患腳,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痹及腹屈內緊急者:菝葜凈洗,銼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漬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漬飯,釀之如酒法,熟即取飲,多少任意。(《補缺肘后方》)
3.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南京民間藥草》)
4.治消渴,飲水無休:菝葜(銼,炒),湯瓶內堿各一兩,烏梅二個(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熱細呷。(《普濟方》菝葜飲)
5.治小便多,滑數不禁: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三錢,服之。(《儒門事親》)
6.治下痢赤白:金剛根和好臘茶等分,為末,白梅肉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小兒三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赤白痢烏梅甘草湯下。(《履巉巖本草》)
7.治沙石淋:菝葜二兩。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服畢用地椒煎湯浴,連腰浸。(《圣濟總錄》菝葜散)
8.治乳糜尿:楤木(鳥不宿)根、菝葜根莖各一兩。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9.治食道癌:鮮菝葜一斤。用冷水三斤,濃縮成一斤時,去渣,加肥豬肉二兩,待肥肉熟后即可。此系一日量,分三次服完。(《中草藥治腫瘤資料選編》)
10.治赤白帶下:菝葜半斤,搗碎煎湯,加糖二兩。每日服。(《江蘇藥材志》)
11.治流火:鐵刺苓煎汁與豬腳煮食,或配土牛膝二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