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中藥泡制
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肉桂炮制方法與標準

時間:2021-09-17 16:20:59 作者:
【藥材來源】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樹皮。多于秋季剝取,陰干?!竟糯谥品椒ā繚h代有削(《玉函》)。梁代有去削上虛軟甲錯(《集注》)。唐代有熬(《千金》)。宋代增加了酒洗(《瘡瘍》)、微炒(《局方》)、姜炙(《寶產》)等法。明、清時代又增加了炒黑

藥材來源】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樹皮。多于秋季剝取,陰干。

古代炮制方法】漢代有削(《玉函》)。梁代有去削上虛軟甲錯(《集注》)。唐代有熬(《千金》)。宋代增加了酒洗(《瘡瘍》)、微炒(《局方》)、姜炙(《寶產》)等法。明、清時代又增加了炒黑(《保元》)、焙制(《鉤元》)、童便制(《金鑒》)等炮制法。

現代炮制方法】除去雜質,刮去粗皮,搗成小碎塊。

飲片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碎塊,紅棕色或紫紅色,有的顯油潤,質硬而脆。氣香濃烈,味甜辣。

質量標準】肉桂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5.0%,含揮發油不得少于1.2%(ml/g),含桂皮醛不得少于1.5%。

炮制目的】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腎經、脾經、心經、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能。臨床均生用,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炮制后使藥物潔凈。用藥劑量準確。

應用選擇

1、命門火衰常與炮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溫補肝腎藥同用,具溫補命門之火,益陽消陰作用,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尿頻;脾腎陽衰者,如腎氣丸(《金匱》);配附子、干姜、白術等以溫補脾腎。

2、脘腹冷痛單味研末沖服,或配伍其他散寒止痛藥同用,具散寒凝氣滯或寒凝血瘀的作用,可用于脘腹冷痛,寒濕痹痛,腰痛;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通經的藥物,可用于血分有寒,血行不暢者,如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3、陰疽常與熟地、鹿角膠、麻黃等配伍同用,具散寒溫陽,通暢氣血作用,可用于陰疽及癰腫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收斂等外科疾患,如陽和湯(《外科全生集》)。氣血虛者,配黃芪、當歸等同用。

4、氣衰血少常與補氣養血藥同用,具溫運陽氣,鼓舞氣血生長的功效,可用于氣衰血少之證。

5、怔忡失眠常與黃連同用,可治心腎不交,怔忡失眠,如交泰丸(《韓氏醫通》)。

現代研究】肉桂皮中主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肉桂醛( Cinnamic aldehyde),占揮發油的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尚含黏液質、鞣質及樹脂等。藥理實驗表明,肉桂油中肉桂醛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抑制胃潰瘍、解熱鎮靜、抗菌等作用,肉桂水提物亦具類似肉桂醛的作用。

從肉桂中還分離得一系列抗補體活性的雙萜化合物,如肉桂醚,辛卡西醇A、B、C1、C2、C3、D1、D2、D3辛卡西醇A-19-O-β-D-吡喃葡萄糖苷,辛卡西醇B-19-O-β-D-吡喃葡萄糖苷,辛卡西醇C1-葡萄糖苷,辛卡西醇D1-葡萄糖苷,辛卡西醇D2-葡萄糖苷等,該類成分為新型的細胞肌漿內RvR型鈣通道特異性激活劑。尚從肉桂和桂枝水提物中分離出5個強抗潰瘍活性成分桂皮苷、肉桂苷、3,4,5-三羥基苯酚-β-D-洋芫荽糖(1-6)-β-D-吡喃葡糖苷以及3-(2-羥基苯基)丙酸及其苷。其中桂皮苷在極低劑量時(0.5μg/kg)對多種潰瘍模型呈強抑制作用。這種抗潰瘍作用是通過胃血流量增加及抑制胃黏膜電位降低實現的。桂皮苷對急性黏膜病變及黏膜細胞障礙系的潰瘍模型呈現強有力的療效,其作用的出現與對黏膜細胞保護作用有關。肉桂中的脂溶性抗潰瘍活性成分是肉桂醛和鄰甲氧基肉桂醛。前者抑制小鼠水浸應激性潰瘍形成和大鼠胃自發收縮活動及張力,但不影響胃液的pH值,后者抑制鹽酸一乙酸性和結扎幽門性大鼠潰瘍形成,抑制胃酸分泌,但不影響胃蛋白酶分泌。實驗表明,肉桂能抑制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體外有抗凝作用,不影響兔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提示肉桂可能有預防靜脈或動脈血栓的作用。不少研究還發現,肉桂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毒性實驗表明,小量桂皮醛使小鼠運動抑制,大劑量引起強烈痙攣、運動失調、呼吸緊迫,最終麻醉而死亡。臨床應用發現,口服大量肉桂粉末可發生毒性反應,表現為頭暈、眼花、目脹、咳嗽、尿少、口渴等。其毒性反應與其所含的肉桂油有關。

有實驗表明,肉桂的藥材粗皮與除去粗皮的藥材(內皮)作形性、組織、化學成分比較,肉桂粗皮不含揮發油。雖其粗皮較薄,所占全藥材百分率亦低(1.76),但歷代本草多有去粗皮記載,且去除粗皮可提高藥物純度及質量,保證用藥劑量準確,認為除去粗皮是合理的。

為防止肉桂中揮發性成分的揮散,有人對原生藥打碎、傳統方法炮制、常壓通蒸氣和減壓通蒸氣四種燜潤方法進行了揮發油含量的比較。結果表明,應用傳統方法炮制的肉桂揮發性成分損失較多;減壓通蒸氣燜潤的肉桂揮發性成分損失較少。

1、近代炮制方法還有炒黃、炒焦、炒炭、焙制等。

2、文獻摘錄“去粗皮用,其毒在皮。”(《備要》)“凡用桂不得通火,惟胎前用火炒。李時珍曰:“凡使肉桂,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內外皮者即為桂心也。”(《指南》)

總結】肉桂從漢代開始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來各地的炮制規范中收載的大多是生肉桂,要求用前要除去雜質,刮去粗皮,搗成小碎塊?!吨袊幍洹?010年版收載有生肉桂,并規定用前除去雜質及粗皮,搗碎。

根據肉桂所含的成分的特性,軟化時宜采用傳統的噴淋悶潤或復潤法;干燥時可用陰干法。目前,《中國藥典》和各地的炮制規范大多要求搗碎用;亦有人提出使用減壓通蒸氣燜潤法軟化藥材后,用機器切絲片,省工省時,干燥快,揮發性成分損失少。鑒于認識上的尚未統一,故肉桂以何種飲片入藥用,還需研究探討。


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