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白石英為礦物石英Quartz album。主含二氧化硅。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除去雜石,挑選純白色的供藥用。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蒸法:搗,絹下之,瓷器中研令極細熟,以生絹袋于銅器之中水飛之,如作粉法,治此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去水,水盡至石英,曬得干,看上有粗惡不凈者去之,取中央好者,在下有惡者亦去之,更研堪用者,使熟白絹袋子盛,著瓷碗中,以瓷碗蓋之,于三斗米下蒸之,飯熟訖出,取懸之使干,更以瓷器中研之為成(《千金》);水飛(《千金翼》);酒淬:以坩土鍋子盛石蓋頭,炭火燒之……燒石令赤,即投無灰酒中……(《千金翼》)。宋代有酒浸:白石英十兩,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時至午即住火《圣惠方》);水飛、牛乳煮:白石英五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三升水五升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曝干,細研如粉(《圣惠方》);打碎如米粒(《局方》);豬肚煮:白石英四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一個,如前法煎煮三煮了,取藥出,控干,研(《三因》)。明、清常用煅、火煅醋淬,如入藥少火煅,醋淬七次,水飛用(《入門》);煅過水飛(《逢原》);亦有酒淬:坩堝內火煅酒淬三次,人瓶內密封(《本草述》);牛乳制法:密絹盛以牛乳三升,酒三升,同煮至四升,去石……(《握靈》)。
【現代炮制方法】
1、白石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研碎或搗碎。
2、煅白石英:取凈白石英,置罐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冷,搗碎。
3、醋白石英:取凈白石英,搗成小塊,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后立即倒入醋內淬酥,撈出,干燥,粉碎成粗末。白石英每100千克用醋30千克。
【飲片性狀】白石英為不規則碎塊或粗末狀,具棱角,乳白色,表面不平坦,有脂肪樣光澤,質堅硬(硬度7),體重(密度2.65g/cm3),不易打碎,斷面與表面色澤相同,用其棱角可刻劃玻璃。氣、味皆無。煅白石英呈細粉狀,色白,質重。醋白石英,形同煅白石英,色黃白或白色,具醋氣。
【炮制目的】白石英性味甘溫。歸肺經、腎經、心經。具有溫肺腎,安心神,止咳逆,利小便的功能。用于肺寒咳喘,腎虛陽痿,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健忘,小便不利,風寒濕痹。
生、煅白石英功用基本相同,煅后使質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藥效。牛乳制白石英能增強補虛作用,多用于虛損疾病。酒制能增強利血脈、下水氣作用,多用于腹堅脹滿,風寒濕痹。
【應用選擇】
1、生、煅用
(1)肺寒咳喘:常與五味子、麥冬、干姜、白茯苓、附子、甘草等同用,能增強溫肺散寒、止咳化痰作用,可用于肺氣虛弱,寒痰留伏,咳嗽氣促,畏寒背冷,四肢少力,如白石英散(《雞峰》)。或白石英一味,煎湯飲服,可治形寒飲冷,肺氣沖逆,作咳作喘(《青囊秘方》)。
(2)心悸健忘:常與朱砂同用,能寧心安神,可治上膈風熱化痰而致心臟不安,驚悸善忘,如石朱散(《簡要濟眾方》)。
(3)虛損乏力:常與磁石(火煅醋淬)、陽起石(水飛)、干地黃、石斛、五味子、肉蓯蓉(酒浸炙)、菟絲子(酒浸)、五加皮、巴戟、桂心、人參(去蘆)同用,能助陽氣,補不足,可治虛損乏力,如白石英丸(《圣惠方》)。配伍人參、藿香葉、白術、芎勞、紫石英、甘草、細辛、石斛、菖蒲、續斷,可治心氣虛,精神不足,健忘,陽痿不起,懶語多驚,稍思慮即小便白濁,如白石英湯(《總錄》)。
(4)消渴:常與芒硝(另研)、凝水石(另研)、赤茯苓(去黑皮)、人參、地骨皮等同用可治消渴經年,飲水不止,如白石英丸(《總錄》)。
(5)小便白淫:常與肉蓯蓉(酒浸焙)、澤瀉、韭子(炒)、白粳米同用,可治小便白淫,如白石英散(《總錄》)。
2、制用(牛乳制、酒制)
(1)虛損:白石英(牛乳制)與黃芪、人參(去蘆)、巴戟、附子(炮)、肉蓯蓉(酒浸炙)、牛膝、菟絲子(酒浸)、吳茱萸(酒浸炙)、甘草(炙)、石斛等,能補五臟,利四肢,益顏色,可治虛損,下元風冷,上焦虛熱,如白石英丸(《圣惠方》)。
(2)風寒濕痹:配伍續斷、薏苡仁、牛膝、防風、附子(炮裂)、石斛等,可治風虛濕痹,筋脈拘攣,腳弱,不能行步,如白石英酒(《圣惠方》)。
【現代研究】X射線衍射曲線證明:生、煅石英未見變化。白石英成分不純凈,混入成分主要來自包裹體和表面附著的黏土質、褐鐵礦,也來自加工、炮制器皿(硬度低于白石英)被劃傷而帶入的成分。白石英基本由二氧化硅組成。二氧化硅在100℃水中的溶解度,當pH值介于4~8間,僅在0.01%數量級,實驗測定值:湯劑生樣水溶率為0.15%,煅樣溶出率在0.33%,遠大于理論值。即溶出物不僅來自石英的二氧化硅,更有分散在水中的黏土質;這在煅樣的水溶成分(包括Mg、Al、Ca、Fe等)上反映得更清楚。酸溶中Si低于堿溶,Mg、Al相應也低,證明這些成分來自白石英的包裹物,在堿溶成分中隨Si量增大而減小的Fe,則來自共存的褐鐵礦或Fe質污染。Pb、Zn、Cu等是熱液型石英特有的微量混入成分,以硫化物包裹體存在的進入酸溶,分散在石英晶格中的則進入堿溶。煅樣可溶性大于生樣,其原因除石英粒間裂隙經煅制有所增加外,樣品經歷了可逆性多形變化(升溫約573℃變為六方晶系,體積收縮;冷淬過程回到三方晶系),晶粒產生一系列微裂隙,也增大了與溶媒接觸的自由表面。
【總結】白石英始載《神農本草經》,并未說明為白色、紫色。從《證類本草》的附圖可知,古代的白石英系指石英,主含二氧化硅。古代有將紫水晶與石英混用的,其主要成分相同,療效相同。后世有以方解石、白云石、熒石(紫石英)混用的,實為白石英的混淆品。現今藥用多為石英的粗粒狀、致密塊狀或晶簇集合體。有時由于所含雜質不同,而在色澤、透明度等方面有所差異。
白石英極難溶于水,在pH4~8間溶出量也很小,即使進入體內也不易吸收利用,從古代治療疾病的范圍來看,并非純凈的石英礦物,而是石英與共存的黏土礦物,所以在討論加工炮制、臨床療效時,不應忽視其所含微量成分。
煅淬能使白石英物理性狀發生改變,石英粒間裂隙增大,增大了溶媒接觸自由表面,質地變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