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茵陳蒿 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茵陳蒿在中醫學是如何用藥的,茵陳蒿在醫學中主要用于濕熱黃疸、膽囊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濕瘡瘙癢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茵陳蒿的功效作用吧,希望大家能學到點中藥跟中醫相關知識
藥名:茵陳蒿
性味:味苦辛、性涼
歸經:肝經、膀胱經、脾經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膽囊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濕瘡瘙癢、濕溫初起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內服:煎湯,3--5錢。
藥材基源:茵陳蒿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1.茵陳蒿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證自退矣。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本草經疏》
2.茵陳蒿治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3.茵陳蒿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本草拾遺》
4.茵陳蒿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臥,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圣濟總錄》茵陳湯)
5.茵陳蒿用此者用其利濕逐熱,故能通關節,解熱滯,療天行時疾,熱狂頭痛,利小水。專治黃疸,宜佐梔子。黃而濕者多腫,再加滲利,黃而燥者干澀,再加涼潤,只有陰黃一證,因以中寒不運,此非所宜。又解傷寒、瘴瘧火熱,散熱痰、風熱疼痛,濕熱為痢;尤其所宜。《本草正》
6.茵陳蒿治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姜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7.茵陳蒿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濕熱之專藥。濕疸、酒疸,身黃溲赤如醬,皆胃土蘊濕積熱之證,古今皆以此物為主,其效甚速。 蕩滌腸胃,外達皮毛,非此不可。蓋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濕熱瘙癢,及足脛跗腫,濕瘡流水,并皆治之。其陰黃一證,雖曰虛寒,然亦內有蘊熱,故能發見黃色,則以入于溫經隊中而掃蕩之,即仲景茵陳附子之法。惟女勞疸一癥,則瘀滯痹著,非僅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礬石之峻利者,為刮垢磨光之治,而無取于茵陳也。《本草正義》
8.茵陳蒿消遍身瘡疥。《醫學入門》
9.茵陳蒿治風瘙癮胗,皮膚腫癢:茵陳蒿一兩,荷葉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蜜水調下,食后服。(《圣濟總錄》茵陳蒿散)
10.茵陳蒿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別錄》
11.茵陳蒿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里,身發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 張仲景茵陳蒿湯)
12.茵陳蒿治感冒,黃疸,漆瘡:茵陳五錢。 水煎服。(《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