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益智仁能治療什么疾病?益智仁的功效作用是什么?以下搜藥網(wǎng)小編給大家詳細(xì)講解下益智仁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希望對大家健康和學(xué)習(xí)中醫(yī)中藥知識有幫助。
1.《本草經(jīng)疏》記載:益智子仁,以其斂攝,故治遺精虛漏,及小便余瀝,此皆腎氣不固之證也。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統(tǒng),脾腎氣虛,二臟失職,是腎不能納,脾不能攝,故主氣逆上浮,涎穢泛濫而上溢也,斂攝脾腎之氣,則逆氣歸元,涎穢下行。
2.《醫(yī)學(xué)啟源》記載:益智仁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氣。治人多唾,當(dāng)于補(bǔ)中藥內(nèi)兼用之。
3.《世醫(yī)得效方》記載:益智仁治腹脹忽瀉,日夜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益智子仁二兩。濃煎欽之。
4.《經(jīng)效產(chǎn)寶》記載:益智仁治婦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細(xì),米欽入鹽服一錢。
5.《婦人良方》縮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記載:益智仁治脾氣虛寒,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止,小兒尤效:烏藥、益智仁等分。上為末,酒煮山藥末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九,鹽酒或米欽下。
6.《濟(jì)生方》益智仁湯 記載:益智仁治涵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益智億、干姜(炮)、甘草(炙)、菌香(炒)各三錢,烏頭(炮,去皮)、生姜備半兩,青皮(去白)二錢。上細(xì)切。每服四錢,水二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7.《直指方》記載:古人進(jìn)食藥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案此為脾虛餒而不思食者立法,脾土喜溫而惡寒,喜燥而惡濕。寒濕困之,則健運(yùn)力乏而不思納谷,且食亦無味,此惟溫煦以助陽和而斡旋大氣,則能進(jìn)食。益智醒脾益胃,固亦與砂仁、豆蔻等一以貫之。
8.《局方》益智散 記載:益智仁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膝冷,及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川烏(炮,去皮、臍)四兩,益智(去皮)二兩,干姜(炮)半兩,青皮(去白)三兩。上件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入鹽一捻,生姜五片,棗二個,肇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10.《補(bǔ)要袖珍小兒方論》益留仁散 記載:益智仁治小兒遺尿,亦治自濁:益智仁、白獲蒼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湯調(diào)下。
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益智仁又名益智子,摘艼子,益智仁的功效是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益智仁的作用是治脾胃虛寒,口多唾涎,腎虛遺尿,益智仁用藥禁忌是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益智仁。
基本概述
藥名:益智仁
別名:益智子、摘艼子。
功效分類:補(bǔ)益藥、溫里藥。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
主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藥材基源:益智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