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核心提示:中藥止瀉木皮,為夾竹桃科植物止瀉木的樹皮。春、秋采收。原形態為喬木,高15米左右。莖暗褐色,幼枝有毛。葉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被密毛。止瀉木皮主要能治療行氣止痢;殺蟲。主痢疾;腸胃脹氣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就詳細講解下止瀉木皮的功效吧
1.安蛔方(《經驗方》),用治蛔蟲證。
2.止痢方(《經驗方》),用治熱痢。
3.配茯苓,健脾燥濕止瀉之效更強,又防止瀉木皮敗脾胃,用治濕熱泄瀉。
4.配黃芩,共奏清熱燥濕之功,用治濕熱痢疾。
5.配細辛,下蛔與驅蛔并進,且清上溫臟,用治蛔蟲癥。
6.配烏梅,驅蛔之力大增,可用治蛔蟲病。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篩出灰屑,曬干即可入藥。
【性味】 苦;性涼
【歸經】 大腸經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痢;殺蟲。主痢疾;腸胃脹氣
①《經濟植物志》:"降血壓,治痢疾。"
②《種子植物科屬辭典》:"止瀉。"
③《廣西植物名錄》:"治痢疾,腸胃氣脹,發熱。"
【用法用量】 內眼:煎湯,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