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中藥泡制
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龍齒炮制方法與飲片性狀

時間:2021-09-17 16:21:37 作者:
【藥材來源】龍齒為古代(中生代、新生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羚羊等的牙齒化石。多與龍骨相伴產生。采挖后,除去泥沙,敲去牙床。【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研法(《產寶》);炙制:“炙,療痃癖氣,時時心驚”(《外臺》)。宋代有煅法(《總錄》);水飛(《局方

藥材來源】龍齒為古代(中生代、新生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羚羊等的牙齒化石。多與龍骨相伴產生。采挖后,除去泥沙,敲去牙床。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研法(《產寶》);炙制:“炙,療痃癖氣,時時心驚”(《外臺》)。宋代有煅法(《總錄》);水飛(《局方》);遠志苗醋煮制(《三因》);黑豆蒸(《朱氏》)。煅、研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提出:“煅存性”《正宗》)。清代尚有酥炙(《握靈》);煅赤醋淬七次水飛(《逢原》)等炮制方法。

現代炮制方法

1、龍齒:取原藥材,除去泥土及雜質,打碎。

2、煅龍齒:取凈龍齒小塊,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碎。

煅時要用武火,但要控制時間,以防灰化。并要在容器上加蓋,防止爆濺。煅時有爆裂聲。

飲片性狀】龍齒為齒狀化石碎塊,偶見完整齒化石,并附有黏土質或圍巖(泥巖等),表面青灰色、灰褐色(青龍齒)或白色、黃白色(白龍齒)。有的表面可見具有光澤的釉質層(琺瑯質)。斷面不平坦,質堅硬,較重。可打碎,碎塊可見石化的牙髓等,無臭氣,微吸舌。煅龍齒,色澤變暗,原有的顏色環帶色彩加深,體較輕,質地變酥,吸舌力強于生龍齒。

炮制目的】龍齒性味甘、澀,涼。歸心經、肝經。具有安神、潛陽、收斂的功能。

生龍齒功專鎮驚安神,性涼可除煩退熱,入清熱劑中宜生用,多用于驚癇、癲狂、心悸、怔忡等。煅后味澀,寒涼之性緩和,收斂之性增強,作用偏于安神定志,用治心神恍惚,驚悸、失眠、多夢等。且能使藥質酥松易碎,便于制劑。

應用選擇

1、生用

(1)驚癇、癲狂:常與遠志、麥冬、茯神、炙甘草、人參、羚羊角同用,可增強鎮心定驚作用,用于心火亢盛,風驚恐怖,驚癇癲狂,如龍齒湯(《總錄》)。配伍鐵粉、茯神(去木)、寒水石,可治心火亢盛,驚癇癲狂者,如龍齒丸(《總錄》)。配伍鉤藤、菖蒲、黃連、膽南星、半夏、僵蠶等,可治諸癇,如鎮心定癇湯(《雜病證治新義》)。

(2)小兒驚熱:小兒驚熱如火,可用龍齒為末調服,如龍齒散(《總微》)。與麥冬、炙甘草、赤芍、升麻、大黃(微炒)同用,可治小兒驚啼煩熱,睡臥不安,如龍齒散(《圣惠方》)。與鉤藤、茯苓、朱砂、炙甘草、蟬衣(微炒)等配伍,可治小兒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或哭啼或嗔怒,爪甲青紫者,如龍齒散(《圣惠方》)。

2、制用

(1)失眠多夢:常與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茯神、遠志、當歸等同用,能增強安神寧志作用,用于心虛神失安寧,失眠多夢,或兼心悸健忘。如偏于心陰虛者,可加配生地黃、玄參之類,加強滋陰益心之功;若偏于心氣虛者,可加配黨參、黃芪之類,加強補益心氣的作用。

(2)長牙固齒:與人齒(煅存性)、人參、石燕(煅)、枸杞子、青鹽、小茴香等共研為末,日擦3次,良久漱之,可長牙固齒,如龍齒散(《醫統》)。

現代研究】X射線衍射曲線證實,龍齒中主要組分為磷灰石。煅制前后無明顯變化。生、煅龍齒的熱分析曲線表明,110℃起緩慢遞次失重,示膠體水逸失,總失重量甚微;生龍齒在815℃吸熱(中),而煅龍齒在815℃吸熱(微小),可見煅龍齒已在煅制過程中有所轉變。成分分析表明,生、煅龍齒在主、次成分上并無變化,只是煅龍齒中雖仍有羥基,則量大為減少。比較生品、煅品水煎液中鈣的煎出率,煅品普遍高于生品。至于微量元素,在樣品中分布并不均勻,生、煅龍齒中其量比的不同來自取樣部位不同。入湯劑,生、煅龍齒水溶出率均為1.3%。水溶出物含P2O5均低于檢出限量(<0.3%);但生龍齒酸溶P2O5遠大于堿溶,而煅龍齒卻為堿溶大于酸溶。當不加熱時磷灰石幾乎不溶出。若為使煅后在理化性質上有更大的變化,應提高煅制溫度,延長時間;“煅赤醋淬七次”或更好些。用遠志苗醋煮有利于提高磷的溶解量。

】現代炮制方法還有:①鹽水淬:取凈龍齒塊,裝入罐中,置武火上煅至紅透,取出,立即噴灑食鹽水,冷后研碎。龍齒每100kg,用食鹽2千克,化水適量。②朱砂制:取龍齒塊,灑淋清水,使外面稍濕,撒上朱砂,使均勻地掛在龍齒上面,倒出風干即可。龍齒每100千克,朱砂2千克。

總結】龍齒始見于《神農本草經》,歷代多生用,用時研末入藥,宋代開始從簡單的研、炙方法到浸、煮、蒸炙、煅、煅淬等法均有記述,但以煅法為主,古代所載內容直至現代仍有豐富的應用價值及其科學性,并與現代沿用相一致。

由于龍齒資源有限,而且藥源已見緊缺,應用亦有一定的局限,致使多種炮制方法瀕于失傳,應加快探討其治病物質基礎,為確定其代用品及制訂合理的炮制方法提供依據。


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