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藥山大刀,為冷備藥材,別名又叫大丹葉、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顏、吹筒管、刀斧傷、血絲羅傘、大退七、脂紅葉、刀傷木、火簡樹、,山大刀主要能治療清熱解毒,祛風去濕。治扁桃體炎,白喉,瘡瘍腫毒,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等疾病,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就詳細講解下山大刀的功效吧
1.治刀傷出血:山大刀葉搗爛或研末敷。(《陸川本草》)
2.治瘡癤:大羅傘葉;土牛膝葉各適量,共搗爛,用酒調,冷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3.治骨折:山大刀葉研粉,酒醋調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治療白喉:取山大顏嫩芯或嫩葉5斤,加水10斤,煎成500毫升。1歲以下每日30~40毫升,1~3歲40~50毫升,4~5歲50~60毫升,6~10歲70~100毫升,加糖,分2~3次服。臨床觀察118例,均以山大顏為主(代替白喉抗毒素),適當配合其它藥物,結果除1例死亡外,均獲治愈。一般用藥1~2天,臨床癥狀即見好轉,體溫下降,食欲增加,咳嗽減退,二便暢通,假膜逐漸脫落;3~5天癥狀全部消失。
藥理作用
從山大刀乙醇提取物中分離一種新的萘醌化合物九節素對體外人鼻咽癌(KB)細胞呈現顯著的細胞毒性,ED50為3.0μg/ml。
【性味】 苦;涼
【歸經】 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去濕。治扁桃體炎,白喉,瘡瘍腫毒,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1.《生草藥性備要》:"干水殺?。"
2.《嶺南采藥錄》:"清熱去濕。熏洗痔瘡,煎涼茶多用之。"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白喉;風濕骨痛,腰肌勞損,胸中滯痛;跌打損勿,骨折;蛇咬傷;瘡瘍腫毒。久不收口的慢性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干品)。外用:煎水熏洗,研末調敷或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