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又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葉等,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鴨跖草的炮制方法與作用。
一、鴨跖草的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及時切段,干燥。
二、鴨跖草的飲片性狀
本品為根、莖、葉混合的段狀,老莖斷面堅實,中部有髓。葉皺縮成團,質薄脆,易碎;葉基部下延成膜質鞘,抱莖,葉脈平行。聚傘花序,總苞心狀卵形,折合狀,邊緣不相連。氣微。
三、鴨跖草的炮制作用
鴨跖草性味甘、淡,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能。用于風熱感冒,熱病發熱,咽喉腫痛,癰腫疔毒,水腫,小便熱淋澀痛。如與紫蘇、馬蘭根、竹葉、麥冬等同煎湯服,冶流行性感冒(《全國中草藥匯編》);鴨跖草與鉤藤水煎服治高熱驚厥(《福建藥物志》)。炮制后除去雜質,使藥物純凈,便于藥效成分的煎出,便于調劑和制劑。
四、鴨跖草的臨床應用
1.治小便不通:竹雞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瀕 湖集簡方》)
2.治五淋,小便刺痛:鮮鴨跖草枝端嫩葉四兩。搗爛,加開水一杯,絞汁調蜜內服,每日 三次。體質虛弱者,藥量酌減。(《泉州本草》)
3.治赤白下痢:藍姑草,煎湯日服之。(《活幼全書》)
4.治黃疸性肝炎:鴨跖草四兩,豬瘦肉二兩。水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5.治高血壓:鴨跖草一兩,蠶豆花三錢。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6.治水腫、腹水:鮮鴨跖草二至三兩。水煎服,連服數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吐血:竹葉菜搗汁內服。(《貴陽民間藥草》)
8.治沙鼻不時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湯三次服。(《滇南本草》)
9.治喉痹腫痛:一、鴨跖草汁點之。(《袖珍方》)二、鴨跖草二兩。洗凈搗汁,頻頻含服 。(《江西草藥》)
10.治小兒丹毒,熱痢以及作急性熱病的退熱用:鮮鴨跖草二至三兩(干 的一兩),重癥可用五至七兩。水煎服或搗汁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