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經常聽到中醫說你是痰濕,那么痰濕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痰濕有哪些分類,痰濕如何辯證施治的。痰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其中又與脾的關系最密切。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之說。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痰濕如何治療,以及痰濕產生的原因吧
中醫學認為,痰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其中又與脾的關系最密切。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之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素問·經脈別論》。水飲,由胃而入,津液上輸于肺,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水液得以下輸至膀胱;同時又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以三焦為通道將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輸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腎的氣化作用下,一部分(濁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潤養肺金,一部分(濁中之濁的部分)化為尿液,排出體外。痰的實質就是水。有的醫家明確指出,痰的實質就是水。
如張景岳說:“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虛而然,蓋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在腎者,以水不歸源,水泛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趙獻可也說:“蓋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為痰,則水沸為痰。”肺為儲痰之器。肺氣通于天(氣溫、粉塵、細菌、病毒等),為嬌臟。
中醫上常說:肺為儲痰之器,因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損傷肺氣,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痰雖從肺出,但中醫認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人约礊轱L不調之象,咳痰即為水不調之象,均非肺之獨病,而是與其它臟腑密切相關的。
脾主健運,運化水液,是水液代謝的中間環節。若脾虛健運失職,則水濕停滯,淤而成痰?!夺t宗必讀·痰飲》:“按痰之為病,十常六、七,而《內經》敘痰飲四條,皆因濕土為害,故先哲云:‘脾為生痰之源’……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從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稱此為濕痰嗽,不稱為咳痰。濕痰嗽,指痰濕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證候特色。在臨床上,脾臟最怕受困,一是氣困(生氣不布),二是濕困。
因為脾陽根于腎陽,腎陽充足是脾陽健旺的根本。而脾陽健旺是正氣內存的根本,正氣內存則是邪不可干的保證。所以,在健旺脾陽的同時,要考慮是否存在腎陽不足之象,適當配入溫補腎陽之品,如附子、肉桂、細辛、淫羊藿、吳茱萸等。腎陰虛,導致腎不能納火,肝火就旺。要肝腎同養,補腎陰的藥六味地黃丸。
痰瘀作祟既可形成百疾,且有“頑痰怪病”“異證”等之說,其臨床表現必然是變化莫測,虛實夾雜,表里不一,形形色色。諸如頭重如裹,昏眩發蒙;胸脅脹滿,喘息氣逆,咽喉異物狀;善驚易恐,驚癇抽搐,癲狂躁擾,睡臥不寧;或男子陽痿,女子帶下;或痰流經絡,偏枯失語;或痰核瘰疬,便干燥結;等等。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受寒邪引起??梢杂藐惼?、桔梗等化痰的藥物泡水,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熱痰: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后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
飲食要清淡,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淡竹和青桿竹的新鮮莖,經火烤所瀝出的淡黃色澄清汁液即為竹瀝。其性寒味甘,一般作為清熱化痰之用。)
濕痰: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于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于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銀耳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濕潤,室內可用加濕器。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后轉薄黃。
刺激穴位祛痰法
痰的產生和增多會引發人體疾病,祛痰,也必須找到病根。古人說“痰多宜向豐隆尋”。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癥應該通過豐隆穴來治療。借助溫熱的刺激這個穴位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能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借灸火和天序,抓緊調病,建議使用能量平衡灸灸法哦。
豐隆穴
豐隆穴走于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前外側。從腿的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如果嗓子啞了,好像是有東西糊在里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可能是有痰結在喉嚨了,艾灸豐隆穴一分鐘。如果有人覺得有痰咳不出來,刺激豐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體內痰濕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豐隆穴5分鐘,然后把從藥店買回的甘草錘爛,直接外敷在此穴上,用醫用紗布和膠布固定。每次貼12個小時,取下隔12個小時再貼。(甘草味甜,色黃,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的上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