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白屈菜能治療什么疾?。堪浊说墓πё饔糜心男??白屈菜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咳。用于胃炎,胃潰瘍,腹痛,腸炎等功效,以下搜藥網小編給大家講解下吧
【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北京]
【來源】為罌粟科白屈菜屬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以全草入藥?;ㄊ⑵诓墒?,割取地上部,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痛,止咳。用于胃炎,胃潰瘍,腹痛,腸炎,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研粉調膏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①治療百日咳
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漿,小兒6個月以內每次~8毫升,6個月至1歲~10毫升,1~3歲~15毫升,3~6歲~29毫升,6歲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飯前服。單純型連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療500例,治愈355例,好轉116例,有效率為94.2%。以單純型效果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藥物。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兩,加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濃縮使每100毫升約含生藥4錢,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療34例,近期控制7例,顯效15例。亦可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療效與煎劑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較好,反之則差,且易產生副作用。
③治療青年扁平疣
取新鮮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處,每日3次,每次~15分鐘,痊愈為止。治療18例,治愈4例,顯效3例,有效4例,5例結果不明。用藥后半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癥狀,如疼痛、瘙癢等。
④用作鎮痛解痙劑
取白屈菜、地榆等量,制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2克。對于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p>
【性味】苦辛,微溫,有毒。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藥》:"味苦,性寒,有毒。"
【功用主治】鎮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腸疼痛,黃疸,水腫,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①《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涂布之。"
②《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
③《四川中藥志》:"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
④《陜西中藥志》:"治毒蛇咬傷,止疼消腫。"
⑤《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2錢。外用:搗汁涂。
【選方】①治水腫黃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陸、臭草根,茵陳。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腸胃疼痛:白屈菜、丁香、烏賊骨、浙貝母、膽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頑癬:鮮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瘡腫:鮮白屈菜搗爛敷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胃痛,瀉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稻田皮炎,毒蟲咬傷,疥癬:白屈菜搗爛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