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又名霜桑葉、冬霜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其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癥。而鑒別桑葉,可根據(jù)其性狀特征、顯微特征及薄層色譜法試驗來進行鑒別。
1.性狀鑒別
桑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5cm,寬7~1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或鈍鋸齒,有的不規(guī)則分裂。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顏色稍淺,葉脈突出,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2.顯微鑒別
桑葉粉末黃綠色或黃棕色。上表皮有含鐘乳體的大型晶細胞,鐘乳體直徑47~77μm。下表皮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4~6個。非腺毛單細胞,長50~23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5~16μm;偶見方晶。
3.薄層色譜法鑒別
取桑葉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干,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熱水10ml,置60℃水浴上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桑葉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置用展開劑預飽和1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約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