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wǎng)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yī)院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中藥鑒定
中藥禁忌 中藥養(yǎng)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yè)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黃連的鑒別方法

時間:2021-09-17 16:21:24 作者:
【鑒定中藥材名】黃連【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毛莨科植物黃連(味連、雞爪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雅連)Coptis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黃連(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因其根莖黃色,節(jié)與

鑒定中藥材名】黃連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毛莨科植物黃連(味連、雞爪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雅連)Coptis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黃連(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因其根莖黃色,節(jié)與節(jié)間常形成間斷的結(jié)節(jié)狀隆起,形似連珠,故名黃連。黃連味最苦,形如雞爪,主產(chǎn)于四川,故又名味連、雞爪連、川連。三角葉黃連主產(chǎn)于四川洪雅、峨嵋,故又名雅連、峨嵋連。云南黃連因其主產(chǎn)于云南而得名,簡稱云連。

藥材歷史考證】黃連的始載本草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云:“生巫陽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新修本草》云:“蜀道者粗大,節(jié)平,味極濃苦,療渴為最。江東者節(jié)如連珠,療痢大善。今澧州者更勝。”《四聲本草》云:“今出宣州絕佳。東陽亦有,歙州、處州者次。”《本草圖經(jīng)》曰:“今江、湖、荊、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者為勝,施、黔者次之。苗高一尺已來。葉似甘菊。四月開花,黃色。六月結(jié)實似芹子,色亦黃。二月八月采根用。”李時珍曰:“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李時珍又曰:“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為良。藥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兩種: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色深黃;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根據(jù)以上本草所述藥材產(chǎn)地和形態(tài)特征考證,主要品種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Franch.。其中《新修本草》所云“江東者節(jié)如連珠”者,《四聲本草》所云產(chǎn)于宣州、東陽、歙州及處州者,《本草圖經(jīng)》所述產(chǎn)于“江、湖”州及“宣城”者,李時珍所述“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者,則與毛茛科植物短萼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 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相符。

植物形態(tài)鑒定

1.黃連: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基生,葉柄長5~12厘米,無毛,葉片近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dá)10厘米,掌狀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具長8~18毫米的細(xì)柄,3~5對羽狀深裂,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邊緣有銳鋸齒,側(cè)全裂片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兩面葉脈隆起,僅表面沿脈被短柔毛。花葶1~2條,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針形,羽狀深裂;萼片5,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長9~12.5毫米,寬2~3毫米;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6.5毫米,頂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藥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枚,離生,有短柄,花柱微外彎。瞢葖果長6~8毫米,具6~8毫米長的細(xì)柄;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褐色。花期2~3月,果期4~6月。

2.三角葉黃連與黃連區(qū)別特征:根莖不分枝或少分枝,節(jié)間明顯,具橫走的匍匐莖。葉片卵形,寬達(dá)15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三角狀卵形,長3~12厘米,寬3~10厘米,4~6對羽狀深裂,深裂片彼此多少鄰接;側(cè)全裂片斜卵狀三角形。花瓣長3~6毫米;雄蕊僅為花瓣長的1/2左右。花期3~4月,果期4~6月。

3.云南黃連與以上二種區(qū)別特征:根莖較細(xì)小,較少分枝。葉片近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5~9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長3~6厘米,3~6對羽狀深裂,深裂片彼此相距可達(dá)1.5厘米。苞片橢圓形;花瓣匙形至卵狀匙形,頂端圓鈍。

藥材性狀鑒定

1.味連: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厘米,直徑3~8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jié)間表面平滑如莖桿,習(xí)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zhì)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時中空。氣微,味極苦。

2.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形似“老蠶”,長4~8厘米,直徑5~10毫米。“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3.云連:多為單枝,彎曲呈鉤狀,較細(xì)小,形如“蝎尾”,長2~5厘米,直徑2~4毫米。有“過橋”。折斷面較平坦,黃棕色。

藥材顯微鑒定

1.味連: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xì)胞。皮層較寬,石細(xì)胞單個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shù)石細(xì)胞,均顯黃色。維管束外韌型,環(huán)列。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黃色,均木化,木纖維較發(fā)達(dá)。髓部均為薄壁細(xì)胞,無石細(xì)胞。

2.雅連:根莖橫切面:髓部有石細(xì)胞。

3.云連:根莖橫切面:皮層、中柱鞘及髓部均無石細(xì)胞。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粗粉約1克,加乙醇10毫升,加熱至沸騰,放冷,濾過。取濾液5滴,加稀鹽酸1毫升與含氯石灰少量,即顯櫻紅色;另取濾液5滴,加5%沒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蒸干,趁熱加硫酸數(shù)滴,即顯深綠色。

商品規(guī)格

1.味連

一等:干貨。多聚集成簇,分枝多彎曲,形如雞爪或單枝,肥壯堅實,間有過橋,長不超過2厘米。表面黃褐色,簇面無毛須。斷面金黃色或黃色。味極苦。無不到1.5厘米的碎節(jié)、殘莖、焦枯、雜質(zhì)、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qū)別為條較瘦小,有過橋,間有碎節(jié)、碎渣、焦枯,無殘莖、雜質(zhì)、霉變。

2.雅連

一等:干貨。單枝,呈圓柱形,略彎曲,條肥壯,過橋少,長不超過2.5厘米。質(zhì)堅硬。表面黃褐色,斷面金黃色。味極苦。無碎節(jié)、毛須、焦枯、雜質(zhì)、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qū)別為條較瘦小,過橋較多。間有碎節(jié)、毛須、焦枯,無雜質(zhì)、霉變。

3.云連

一等:于貨。單枝,呈圓柱形,微彎曲,頂端有褐綠色鱗片、葉殘留。條粗壯,質(zhì)堅實,直徑在0.3厘米以上。表面黃棕色。斷面金黃色。味極苦。無毛須、過橋、雜質(zhì)、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qū)別為條較瘦小,間有過橋。直徑在0.3厘米以下。表面深黃色。無毛須、雜質(zhì)、霉變。

生境分布】黃連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陰處;分布于四川、貴州、湖北、湖南、陜西,四川、湖北、陜西有大量栽培。三角葉黃 連生于山地林下,特產(chǎn)于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帶,野生的瀕臨滅絕,已不多見;四川西部有栽培。云南黃連生于山地高寒的林蔭下;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 現(xiàn)有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殘留須根。

飲片炮制

1.黃連:除去雜質(zhì),潤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時搗碎。

2.酒黃:連取凈黃連,照酒炙法炒干。每100千克黃連,用黃酒12.5千克。

3.姜黃:連取凈黃連,照姜汁炙法炒干。每100千克黃連,用生姜12.5千克,

4.萸黃連: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凈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每100千克黃連,用吳茱萸10千克。

性能功用】味苦,性寒。歸心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內(nèi)服:1.5~4.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患處。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多服、久服。凡胃寒嘔吐、脾虛泄瀉者均不宜服用。

附注

1.置通風(fēng)干燥處貯藏。

2.關(guān)于黃連商品規(guī)格:①四川味連原分南岸連、北岸連。隨著生產(chǎn)發(fā)展,兩岸的黃連質(zhì)量互有優(yōu)劣,故改為分一、二等。②各產(chǎn)地的黃連加工,應(yīng)盡量去凈毛須。③各地野生黃連,可照云連標(biāo)準(zhǔn)分等。

3.除以上三種正品黃連外,還有以下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根莖也作黃連藥用:

①短萼黃連Coptis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產(chǎn)于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其根莖可作黃連藥用,藥材性狀特征:根莖略呈連珠狀的圓柱形,分枝少,多彎曲,長1~3厘米,直徑2~5毫米。表面灰褐色,無“過橋”。味極苦。本品均系野生,根莖細(xì)瘦而分枝少,產(chǎn)量小,多在產(chǎn)地自產(chǎn)自銷。本品是古代本草記載的正品黃連之一。據(jù)報道,本品小檗堿含量高于黃連及三角葉黃連。

②峨眉黃連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產(chǎn)于四川西部及云南東北部。其根莖可作黃連藥用。藥材性狀特征:根莖多單枝,少有分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呈蠶狀,長4~9厘米,直徑2~6毫米;表面黃棕色,無“過橋”。頂端常有數(shù)個葉柄。本品野生者產(chǎn)量極小,多自產(chǎn)自銷,市場少見。

③五裂黃連Coptis quinquesecta w.T.Wang。產(chǎn)于云南金平一帶,其根莖可作為黃連藥用,藥材性狀特征與云南黃連相似,但多數(shù)有短分枝。本品產(chǎn)量極小,商品中極少見到。

④五葉黃連Coptis quinquefolia Miq.。產(chǎn)于臺灣,其根莖可作為黃連藥用,但其根莖短而細(xì),產(chǎn)量極小。

以上數(shù)種黃連屬植物分類檢索表:

1.葉掌狀三全裂。

 2.葉片狹卵形至披針形,中全裂片比側(cè)全裂片長3~3.5倍;萼片線形……………………峨眉黃連

 2.葉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中全裂片比側(cè)全裂片稍長;萼片橢圓狀卵形。

3.苞片橢圓形;花瓣匙形,頂端圓鈍;葉中全裂片的羽狀深裂片彼此相距可達(dá)15毫米……………………云南黃連

3.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

 4.葉中全裂片的羽狀深裂片彼此鄰接或近鄰接;雄蕊僅為花瓣長的1/2左右……………………三角葉黃連

 4.葉中全裂片的羽狀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外輪雄蕊比花瓣稍短或近等長。

5.萼片長9~12.5毫米,比花瓣長1倍或近1倍……………………黃連

5.萼片長約6.5毫米,僅比花瓣長1/3~1/5……………………短萼黃連

1.葉掌狀五全裂。

 6.根莖較粗壯;中全裂片長5.5~12厘米,寬2.8~5厘米,羽狀深裂或淺裂,頂端漸尖至長漸尖……………………五裂黃連

 6.根莖較細(xì)瘦,葉片較小,中全裂片長1.8~3.5厘米,寬0.9~2厘米,三淺裂,頂端急尖……………………五葉黃連


相關(guān)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