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藥一般需要煎煮,如何煎煮中藥其實有很多講究,從藥物選擇,工具,火候,用水,以及方法都要根據不同藥性選擇不同的方法,以下搜藥網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下中藥煎制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吧
首先煎煮(一煎),一般藥物浸泡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藥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藥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藥物即可。一定要用冷水。藥物一般不要清洗。浸泡可以幫助有效成分煎出,浸泡的水含有效成分,直接煎就可以了,不能換水。
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陶器、瓦罐,因其導熱V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量少。這類器具較多,不一定需要再次購買,如家里煲湯用的煲等均可,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銹鋼鍋等煎煮藥物。但是最好不要用鐵、鋁、銅質容器。
煎藥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勢急,火力猛,溫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種煎法。文火指火勢緩,火力弱,溫度變化不大,水分蒸發慢的一種煎法。一般煎藥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鐘即可。但有些方劑如解表劑、清熱劑、芳香藥為主的方劑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補類方藥宜文火久煎,以使藥味盡出。此外附子、狼毒、烏頭等有毒藥宜慢火久煎,以減低其毒性。
煎藥用水以潔凈為原則,放置一段時間的自來水就可以了,不必用純凈水、蒸餾水等。選擇涼開水更好,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這樣浸泡后熬制會對中藥的藥效造成影響。自來水放置一段時間后漂白粉也就沒有了。
注意煎煮的時間都是從藥液煮沸后開始計算。解表類藥:頭煎需10-15分鐘,二煎需10分鐘左右。一般類藥:頭煎需20-25分鐘,二煎需15-20分鐘。滋補類藥:頭煎需40-50分鐘,二煎需25-30分鐘。
一般煎煮方法,加蓋放火上加熱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過程中,要注意適度攪拌,以免糊鍋,同時也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過于頻繁打開鍋蓋子,以盡量減少揮發性成分的喪失。文火煎煮10-15分鐘后,濾取第一次藥液;然后加溫水適量,不再浸泡,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藥液。將兩次藥液混勻,依醫囑服用。
兒童每劑100-150毫升。成人每劑300-400毫升。如果煎出的藥液太多,小孩難以吃下,可以再把煎好的藥液用文火煎熬(濃縮),要邊熬邊攪動,濃縮至小兒能吃下去的量,一副中藥可以濃縮至50-100毫升,再分次服用就可以了。
一般煎煮兩次。 一次煎的再久也不能代替兩次分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把兩次煎的藥混合到一起分兩次服。小兒可分多次服用。一般可以晚上煎,當天晚上吃一次,明早吃一次。如果藥物少,也可以一次煎兩付,分2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