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花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干燥花冠,其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jīng),具有清利濕熱、消腫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濕熱壅遏、淋濁水腫;外治癰疽腫毒、水火燙傷等癥。另外,鑒別藥材黃蜀葵花時,可通過性狀鑒別方法、顯微鑒別方法及薄層色譜法對其進(jìn)行鑒別。
1.性狀鑒別方法
黃蜀葵花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花瓣呈三角狀闊倒卵形,長7~10cm,寬7~12cm,表面有縱向脈紋,呈放射狀,淡棕色,邊緣淺波狀;內(nèi)面基部紫褐色。雄蕊多數(shù),聯(lián)合成管狀,長1.5~2.5cm,花藥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5裂。氣微香,味甘淡。
2.顯微鑒別方法
黃蜀葵花粉末淡黃色至褐黃色。花冠表皮細(xì)胞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花粉粒類圓形,直徑約170μm,具散在孔,孔數(shù)約32~40,表面具刺。腺毛完整者長圓錐形,長510~770μm;腺頭略呈長棒狀,6~14細(xì)胞;腺柄3細(xì)胞,內(nèi)含紫紅色分泌物。非腺毛單細(xì)胞,長140~180μm,壁平滑。花粉囊內(nèi)壁細(xì)胞,斷面觀類長方形,壁呈條狀增厚;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草酸鈣簇晶細(xì)小,直徑9~19μm,棱角尖。
3.薄層色譜法
取黃蜀葵花粉末1g,加0.18%鹽酸乙醇溶液2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用0.5%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光(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