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茶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系豆科植物葫蘆茶、蔓莖葫蘆茶的枝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積殺蟲的功效與作用,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疾病。但為了更好的便于服用,有益于我們身體健康,故我們需通過中藥炮制方法來將其加工。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葫蘆茶的炮制方法與臨床藥方。
一、葫蘆茶的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
二、葫蘆茶的性狀
本品根近圓柱形,長40-120cm。扭曲,表面灰棕色或棕紅色,質硬稍韌,斷面黃白色。莖基部圓柱形,灰棕色至暗棕色,木質,上部三棱形,草質,疏披短毛。葉矩狀披針形,薄革質,長6-15cm,寬1.5-3cm;灰綠色或棕綠色,先端尖,基部鈍圓或淺心形,全緣。兩面稍被毛;葉柄長約1.5cm,有闊翅,似倒葫蘆狀;托葉披針形,與葉柄等近長,淡棕色,有的帶花果;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15-30cm,蝶形花多數,長不及1cm,花梗較長,莢果扁平,長2-4cm,有5-8近方形的莢節。氣微,味淡。
三、葫蘆茶的炮制作用
葫蘆茶性味微苦、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積殺蟲之功效,主要用于中暑煩渴;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痛咳血;腎炎;黃疸;泄瀉;痢疾;風濕關節痛;小兒疳積;鉤蟲病;疥瘡等癥。本品經凈制切制后,使藥物潔凈,便于調劑,使藥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四、葫蘆茶的臨床藥方
1.治咽喉腫痛:葫蘆茶二兩。煎水含咽。(《嶺南草藥志》)
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蘆茶干全草二兩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3.治痢疾:葫蘆茶全草、細葉扯頭孟根各二至三兩。加雞蛋一個同煎,煎至雞蛋熟時,將蛋殼除去再煎,加生鹽調味,湯蛋同服。(《嶺南草藥志》)
4.治風濕性關節酸痛:葫蘆茶莖,每次二兩,合豬腳節燉服。(《泉州本草》)
5.治硬皮癥:葫蘆茶、拔膿膏(蕁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鹽搗爛敷患處。(《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資料選編》)
6.治妊娠嘔吐:葫蘆茶一兩(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選編·婦產科》)
7.治產后瘀血痛:鮮葫蘆茶全草五錢至一兩。杵爛,酌加米酒燉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經病。(《閩東本草》)
8.治暑季煩渴:葫蘆茶,煎成日常飲料,以代茶葉。能解暑清熱止渴。(《嶺南草藥志》)
9.治癰毒:葫蘆茶葉搗絨,取汁滴于傷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適量。(《貴州草藥》)
10.治蕁麻疹:葫蘆茶鮮莖、葉一兩。水煎服;或用鮮全草適量,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