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百合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干燥肉質鱗葉。秋、冬二季采挖,洗凈,剝取鱗片,置沸水中略燙,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漢代有炙制(《金匱》)法。唐代有熬令黃色搗篩為散(《千金》)、蜜半盞和蒸令軟(《食療》)的方法。宋代增加了炒制(《圣惠方》)、蒸制(《濟生方》)等方法。明、清時代除沿用宋以前的炮制方法外,還增加有酒拌蒸(《大法》)的方法。
【現代炮制方法】
1.百合: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凈灰屑。
2.蜜百合:取凈百合,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時,加入用適量開水稀釋過的煉蜜,迅速翻炒均勻,并繼續用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百合每100千克用煉蜜5千克。
3.蒸百合:取凈百合片,置蒸制容器內,隔水蒸熟后,取出,曬干。
【飲片性狀】百合為長橢圓形鱗片,表面乳白色、淡黃棕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向內彎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半透明;味微苦。蜜炙百合,表面黃色,偶見焦斑,略帶黏性;味甜。蒸百合,淡黃棕色,半透明,味苦甘。
【質量標準】百合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
【炮制目的】百合味甘,性寒。歸心經、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能。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及百合病。
百合生品,性寒,以清心安神力勝,用于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經蜜炙后,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用于肺虛久咳,肺癆咳嗽,痰中帶血及肺陰虧損,虛火上炎等。經蒸制后,寒性略減,歸肺經、胃經、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肺和胃的功能。用于肺燥咳嗽,失眠心煩,胃熱惡心等。
【臨床應用】
1.生用
(1)虛煩驚悸:常與生地黃同用,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用于百合病,陰虛內熱,神志恍惚,心煩不安,如百合地黃湯(《金匱》);若與知母同用,用于百合病,發汗后,心煩口渴,如百合知母湯(《金匱》);若與雞子黃同用,用于百合病,誤吐之后,虛煩不安,如百合雞子湯(《金匱》)。
(2)咳嗽氣喘:常與熟地、生地、當歸身等同用,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的作用,用于腎水不足,虛火刑金,咳嗽氣喘,咽喉燥痛,痰中帶血或咯血,手足煩熱,如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現用于肺結核、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中后期、肺癌、咽炎等屬肺腎陰虛者。若與豬苓、桑根白皮、大腹皮等同用,用于肺氣壅滯,咳嗽氣喘,胸悶口渴,腰膝浮腫,小便淋澀,如百合湯(《總錄》);若與貝母、桔梗、桑白皮等同用,用于妊娠七八個月,傷寒煩熱,喘咳,不欲食,如百合散(《圣惠方》);若單用生百合煮粥,空腹時熱食,用于肺虛咳嗽,如百合粥(《古今醫統》)。
(3)神經衰弱:百合30克,白芍12克,白薇12克,白芷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治療神經衰弱。
(4)瘡腫不潰:本品同鹽搗泥外敷,可用于瘡腫不潰(《包會經驗方》),外用還可治大皰濕瘡(《瀕湖集簡方》)。
2.制用
(1)蜜制
①肺虛久咳:常與炙款冬花、炙紫菀、炙枇杷葉等同用,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用于肺虛久咳,或陰虛火旺之咳嗽,反復不愈,口干聲啞等癥。
②肺癆咳血:常與生地黃、熟地黃、貝母等同用,具有潤肺止血的作用,用于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咽喉燥痛,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如百合固金湯(《集解》)。
③百合病發熱:常與滑石同用,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利尿的作用,用于百合病,邪郁日久,發熱,小便赤澀,如百合滑石散(《金匱》)。
(2)蒸制
①痰中帶血:常與款冬花同用,具有養陰潤肺的作用,用于喘嗽不已,或痰中帶血,如百花膏(《濟生方》);若與紫菀茸、桑葉、阿膠等同用,用于飲食過度,或叫呼走氣,或食煎煿,邪熱傷肺,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胸脅痛,不得安臥,如紫菀茸湯(《濟生方》)。
②咳嗽痰多:常與貝母、白芍藥、前胡等同用,具有潤肺化痰的作用,用于妊娠感受風熱,咳嗽痰多,心胸滿悶,如百合散(《濟生方》)。
【參考資料】百合中含有秋水仙堿,百合苷,去酰基百合苷、(22s,25s)-26-O--D-吡喃葡萄糖-22,25-環氧呋喃甾體-5-烯-3β,26-二醇-3-O--D-吡喃葡萄糖苷等多種甾體糖苷;尚有酚酸甘油酯及丙酸酯衍生物:2,3二羥基-3-O-反式-對香豆酰基-1,2-丙二酸,1,3-O-二阿魏酰基甘油,1,2-二阿魏酰基甘油等;還有酚酸的糖苷類:拉哥羅苷,拉哥羅苷A、B、D、E、F,麝香百合苷甲,3,6‘-二阿魏酰基蔗糖。其他尚有生物堿類,二氧環木質素類,多糖類,無機鹽類及Fe、Zn、Cu、Mn等微量元素。
小鼠S02引咳法和酚紅比色法試驗,證明百合具有顯著的鎮咳作用及祛痰作用。實驗證明百合具有顯著的增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及閾下劑量的睡眠率,提示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通過小鼠負荷游泳實驗和小鼠耐常壓缺氧實驗證明,百合具有顯著的強壯作用(P<0.001和P<0.05)。此外,通過“肺氣虛”模型及陰虛模型動物實驗證明,百合具有滋陰潤肺作用。
采用改良苯酚硫酸比色法測定多糖含量,結果表明百合蜜制后多糖含量增加,且蜜炙法中多糖含量高于蜜炒法。百合炮制后能增強止咳作用。
【附】
文獻摘錄:“主心急黃,蒸過和蜜,作粉食之尤佳。”(《食療》)“肺熱咳嗽,新百合四兩,蜜和蒸軟,時時含一片吞津。”(《握靈》)
【按語】百合古代炮制方法有炙制、熬制、蜜制、炒制、蒸制等。現代主要用蜜炙和生品。
生百合清心安神,常用于熱病后余熱未清,蜜炙百合潤肺止咳,多用于肺虛久咳,咳血等癥。現代藥理實驗證明,百合有鎮咳祛痰及滋陰潤肺的作用。《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生百合與蜜百合兩種炮制飲片。煉蜜有“補脾氣,潤肺燥”之功,素有“蜜炙甘緩而潤肺”之說,因此百合蜜炙后能增強其潤肺止咳的作用,這是輔料與藥物的協同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