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建曲為麥粉、麩皮與藿香、青蒿等中藥混合后,經(jīng)發(fā)酵制成的曲劑。
【古代炮制方法】清代有用枳殼、香附等96味干貨和紫蘇等12味鮮貨,合共108味中藥腌制而成(《拾遺》)。
【現(xiàn)代炮制方法】
1、建曲:取藿香6千克,青蒿6.5千克,辣蓼草6.5千克,蒼耳草6.5千克,苦杏仁4千克,赤小豆4千克,炒麥芽9千克,炒谷芽9千克,炒山楂9千克,陳皮6千克,紫蘇6千克,香附6千克,蒼術(shù)6千克,炒枳殼3千克,檳榔3千克,薄荷3千克,厚樸3千克,木香3千克,白芷3千克,官桂1.5千克,甘草1.5千克,面粉10.5千克,生麩皮21.0千克。各藥共研細(xì)粉與生麩皮混勻,再將面粉制成稀糊,趁熱與上述混合各藥揉合制成軟材,壓成塊狀,發(fā)酵,取出,干燥。
2、炒建曲:取凈建曲碎塊,置炒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深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
3、焦建曲:取凈建曲碎塊,置炒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焦黃色,有焦香氣味逸出時,取出,放涼。
【飲片性狀】建曲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土黃色,具清香氣,味淡,微苦。炒建曲形如建曲,表面深黃色,有香氣。焦建曲形如建曲,表面焦黃色,帶焦斑,具焦香氣,并稍帶焦糊味。
【炮制目的】建曲味辛、甘,性溫。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具有發(fā)散風(fēng)寒,健脾消食理氣化濕之功能,可用于感冒頭痛,宿食積滯,胸腹脹滿,脾虛泄瀉。炒黃、炒焦,可增強(qiáng)其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功能。
【應(yīng)用選擇】用于感冒風(fēng)寒頭痛,食滯胸悶心煩者。消食化積功效同神曲,并能理氣化濕,健脾和中,還善治暑濕泄瀉、嘔吐不食。用法用量與神曲同。
【總結(jié)】建神曲載于《本草綱目拾遺》,又名范志曲、泉州神曲。原方由92味干藥和12味鮮貨,合108味藥組成。近代各省市地方藥品標(biāo)準(zhǔn)所載處方藥味不甚相同,但都有荊芥、防風(fēng)、紫蘇等發(fā)散解表藥,山楂、麥芽等消食導(dǎo)滯藥,蒼術(shù)、厚樸等燥濕行氣除滿藥。有的方中含有麻黃,有的方中則不含麻黃,藥性上亦有差異,使用時應(yīng)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