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溫膽湯能治療什么疾病?溫膽湯的功效作用是什么?溫膽湯主要用于痰熱內(nèi)擾,心膽氣虛,心煩不寐,觸事易驚,或夜多異夢,眩悸嘔惡,及癲癇等等功效。以下搜藥網(wǎng)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下,希望對大家健康有幫助
【組成】半夏(湯洗7次)2兩,竹茹2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陳皮3兩,甘草1兩(炙),茯苓1兩半。
【現(xiàn)代處方】半夏6克 竹茹6克 枳實6克 陳皮9克 甘草3克 茯苓5克 生姜3克 大棗3克
【主治】痰熱內(nèi)擾,心膽氣虛,心煩不寐,觸事易驚,或夜多異夢,眩悸嘔惡,及癲癇等。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制備方法】上銼為散。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陽陽明藥也,橘、半、生姜之辛溫,以之導痰止嘔,即以之溫膽;枳實破滯;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竹茹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經(jīng)》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又曰:陽氣滿不得入于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陰陽,故《內(nèi)經(jīng)》用治不眠。二陳非特溫膽,亦以和胃也。
2.《成方便讀》:夫人之六腑,皆瀉而不藏,惟膽為清凈之腑,無出無入,寄附于肝,又與肝相為表里。肝藏魂,夜臥則魂歸于肝,膽有邪,豈有不波及肝哉。且膽為甲木,其象應春,今膽虛則不能遂其生長發(fā)陳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達也。土不達則痰涎易生。痰為百病之母,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故有驚悸之狀。此方純以二陳、竹茹、枳實、生姜和胃豁痰、破氣開郁之品,內(nèi)中并無溫膽之藥,而以溫膽名方者,亦以膽為甲木,常欲得其春氣溫和之意耳。
溫膽湯為中醫(yī)方劑名,屬于祛痰劑,方藥組成包括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主治膽郁痰擾證,臨床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郁痰擾者。具有和胃利膽、理氣化痰等功效。
1、和胃利膽:膽為清凈之府,喜溫和,主生發(fā),失其常則郁而不達;胃氣不和,膽熱內(nèi)生,濕痰停阻,痰熱阻胃,胃氣上逆,則嘔吐干噦;溫膽湯有助于改善膽胃不知,痰熱內(nèi)擾之象。
2、理氣化痰:溫膽湯中半夏可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具有一定理氣化痰的作用。
3、清熱除煩:對于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所致的虛煩不眠,溫膽湯可以理氣化痰、使痰熱得清、膽胃得和,則虛煩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