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近年來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應用廣泛,效果顯著。葛根的功效其實是多方面的。
葛根民間譽為人參
功效:葛根是豆科植物葛的根塊,是中國古代的“官藥”。葛根的主要功效是升陽活血、解表止瀉。
升陽 升陽在古代是消渴癥(糖尿病)人必須調理的一個方面,糖尿病因對人體本身長期耗損,病人常呈現氣陰兩虛的征象,因此在治療消渴的藥方中,常配伍補氣藥,特別是人參,常與葛根相配伍。
人參通過與葛根配伍,可以增效減毒。葛根的甘涼可以抑制人參的溫燥之性;人參的固澀效果,則能抑制葛根的發散之力,兩藥相輔相成。
活血 近年來,葛根也開始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這是因為葛根所含的黃酮類物質,能增加腦血流量及冠狀動脈血流量,有預防心肌缺血的作用。
古人以葛根活血,主要與“痹證”療瘡癥聯系在一起,古人也用葛根活血的功效治病的例子,如《保命集》中的葛根續命湯,由小續命湯加入葛根、桂枝、黃芩,能夠治療中風。
解表 稍微有一點閱歷的人都知道,解表最常用的、最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發汗治感冒,葛根的解表作用,無論對于風熱或風寒表證,均可使用。《傷寒論》中的葛根湯:無汗,身熱,畏風寒者,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合適。如果項背緊痛,出汗怕風者,則可用葛根湯減去麻黃(桂枝加葛根湯);如果以惡心嘔吐為主,腹瀉則在其次,可用葛根湯加半夏(葛根加半夏湯);如果有發熱頭痛,胸悶怕冷,四肢酸痛緊張等癥狀,可用葛根解肌湯(葛根湯去辛溫的桂枝和生姜,加苦寒的黃芩)。
止瀉 《傷寒論》中的葛根芩連湯,用來治療濕熱所致的腹瀉和痢疾,是中醫治急性腹瀉的經典方。
現代也用葛根治療胃下垂、便秘、膽汁分泌不良及胃腸道平滑肌運動不良等癥。現代中成藥也可用于小兒及成人病毒性腹瀉、菌痢、泄瀉、身熱煩渴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