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瓦楞子為蚶科動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又名瓦屋子、瓦壟子,始載于《名醫別錄》,原名“蚶”。曰:“魁蛤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采無時。”藏器曰:“坩生海中,殼如瓦屋。”李時珍曰:“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蚶味甘,故從甘。尚書盧鈞以其殼似瓦屋之壟,改為瓦屋、瓦壟也。”故名。
鑒別瓦楞子時,可通過其性狀特征對其進行鑒別。其主要性狀特征如下:
(1)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長4~5cm,高3~4cm。殼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脫落;殼頂突出,向內卷曲;自殼頂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條。殼內面平滑,白色,殼緣有與殼外面直楞相對應的凹陷,鉸合部具小齒1列。質堅。氣微,味淡。
(2)泥蚶:長2.5~4cm,高2~3cm。殼外面無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條,肋上有顆粒狀突起。
(3)魁蚶:長7~9cm,高6~8cm。殼外面放射肋42~4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