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經(jīng)常聽中醫(yī)老師說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當年身體虛的時候如何進步呢?如果進補不當則容易出現(xiàn)虛不受補的情況,因此中醫(yī)講究辯證施治,以下搜藥網(wǎng)小編給大家講解下氣虛,血血,陽虛,陰虛的不同癥狀以及進補方法吧,希望對大家學習中藥有幫助
氣虛癥: 是指正氣不足、臟腑功能低下的癥候。
主要表現(xiàn):神疲乏力,聲低懶言,氣怯氣短,頭暈淚汗,納呆少食,舌淡胖嫩,脈虛無力。嚴重時可見神昏,汗出,肢冷,脈搏微弱。氣虛嚴重者可表現(xiàn)為氣陷,出現(xiàn)腹部墜脹感或腰酸腰痛,同時伴有脫肛、子宮下垂或其他內(nèi)臟下垂等癥。
進補方法:重在補氣,可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玉屏風散等方劑。同時可適當?shù)氖秤醚a氣的食物,如雞肉、菱角、栗子、糯米、泥鰍等。、
陽虛癥: 是指陽氣不足的癥候。
主要表現(xiàn):面色眺白,疲乏無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蜷臥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嫩,苔白潤,脈遲無力等。
進補方法:重在溫陽,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全鹿丸、右歸丸、龜齡集等方劑。同時可食用溫陽的食物,如蝦、核桃仁、麻雀、狗肉、鹿肉、羊肉等。
陰虛癥: 是指機體陰液不足的癥候。
主要表現(xiàn):形體消瘦,面色憔。淬,目眩耳鳴,口燥咽干,舌質(zhì)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伴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顴紅,舌質(zhì)紅線,脈細數(shù)者,為陰虛內(nèi)熱癥,也稱為“虛熱癥”。溫熱病后期,陰液耗傷,還可見心煩不眠,或昏沉欲睡,手足蠕動,時有抽搐。
進補方法:主要采取滋陰的方法,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二至丸等方劑。同時可食用一些滋陰的食物,如蜂蜜、飴糖、百合、枸杞子、銀耳等。
血虛癥: 主要表現(xiàn)為面白無華或萎黃,唇色、爪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婦女月經(jīng)失調(diào)(經(jīng)少、經(jīng)閉、或周期延遲),舌淡,脈細弱。
進補方法:重在補血,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用四物湯,八珍九,十全大補膏,河車大造丸等方劑。
同時可食用補血的食物,如豬心、豬肝、龍眼肉、花生、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