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病程服藥法
根據病程的長短,新久,確立與之相應的服藥方法,稱為據病程服藥法。
疾病于短期內即可痊愈者,自無長期服藥之理,除非反復發作性疾病,當常服藥以謹防之,而病程長久者,不堅持服藥則很難收功。在服藥劑量上,病程新短者,量可稍大,病程長久者,量則宜輕。以其新病易去,而痼疾難除。如積聚病服藥,即屬此類。夫積聚之成,非在旦夕之間,乃日累月積所致,病程亦屬長久。《金匱翼·積聚統論》即言:“積者,積累之義,由漸而成,重而不移”。故其治療易難速拔,因而在服藥時亦不應驟進大量以自誤,當持續小量始能湊功。臌脹病的治療用藥同樣遵循了這一法則,《沈氏尊生書·脹滿癥治》:“不求速效,乃可萬全”。
據疾病發作時間服藥法
根據疾病發作時間,確立相應的服藥方法,稱為據疾病發作時間服藥法。
對某些疾病發作有間歇或反復發作者,常于疾病未發時給藥。如《傷寒論》所述:“病常自汗出,此為榮氣和……,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即強調了在未發生汗出前服藥。《金匱要略》治療瘧疾的蜀漆散亦于“臨發時服一錢匕”,此因瘧病未發時氣血未亂,邪正未爭,此時服藥粥藥便于吸收。這種服藥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奪其未至,發于先機”的治療原則。對某些在特定時間發作,或于某一時間最難忍受的疾病,亦有特定服藥時間。如失眠癥的服藥時間,多于臨臥時服用。
《世醫得效方》所載天王補心丹,即言“食后臨臥服”。《沈氏尊生書》所記天王補心丹,亦囑“臨臥竹葉燈心湯下”(注:二者雖皆名天王補心丹,但方藥組成不一)。此服藥方法亦符合現代藥理學時效關系的觀點,因服藥后從吸收開始,藥物在血中的濃度隨時間而變化,當藥物于血液中濃度最高時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