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中藥泡制
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石膏炮制方法與標準

時間:2021-09-17 16:21:10 作者:
【藥材來源】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 fibrosum。主含含水硫酸鈣,采挖后,除去泥沙及雜質。【古代炮制方法】漢代多見“碎”(《玉函》)、“研”、打碎(《千金翼》)。南北朝有甘草水飛: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搗粉,以夾物羅過,生甘

藥材來源】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 fibrosum。主含含水硫酸鈣,采挖后,除去泥沙及雜質。

古代炮制方法】漢代多見“碎”(《玉函》)、“研”、打碎(《千金翼》)。南北朝有甘草水飛: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搗粉,以夾物羅過,生甘草水飛過了,水澄令干,重研用之(《雷公》)。唐代有“煅”、“黃泥固封煅過”(《理傷》)。宋代有“炒”(《指迷》);煅:細研入坩堝子內火煅過,飛去石末(《朱氏》);火煅醋淬法:火煅,醋淬七遍,搗碎水飛令極細,方入藥用(《局方》)。明代還有火炮:濕紙裹,炮令透,為末(《普濟方》);雪水浸:碾,用蠟入水或雪水浸三日(《奇效》);糖拌炒過(《綱目》)等。清代多沿用煅、炒、煨等方法。

現代炮制方法

1、生石膏:取原藥材,洗凈,干燥,打碎,除去雜石,粉碎成粗粉。

2、煅石膏:取凈石膏塊,置無煙爐火或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涼后碾碎。

飲片性狀】生石膏為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的塊狀,白色、灰色或淡黃色,縱斷面呈纖維狀或板狀,并有絹絲樣光澤,半透明。體重(密度2.3g/cm3),質硬而松(硬度2),易打碎,常順縱紋裂開。無臭,味淡。煅石膏為白色粉末或酥松塊狀物,紋理破壞,表面透出微紅色的光澤,崩裂處表面變黯,不透明。體較輕,質軟,易碎,捏之成粉。無臭,味淡。

質量標準】生石膏含水硫酸鈣不得少于95.0%。煅石膏含硫酸鈣不得少于92.0%。

炮制目的】石膏性味甘、辛,大寒。歸肺經、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能。

生石膏,甘、辛,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煅石膏,甘、辛、澀,寒。清熱力較緩,而收濕、生肌、斂瘡、止血力強,外用于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應用選擇

1、生用

(1)熱病煩渴:常與知母、甘草等同用,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可治溫熱病熱人氣分,高熱煩躁,大渴多飲,汗多脈洪大等,如白虎湯(《傷寒》);若氣分熱盛,而脈浮大無力,屬氣津兩傷,再配伍人參,如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若熱邪深入,氣血兩燔,見高熱發斑者,配伍生甘草、犀角、玄參等,以清氣涼血,如化斑湯(《溫病條辨》)。

(2)肺熱喘咳:常配麻黃、杏仁、炙甘草等,能宣肺泄熱平喘,可治熱壅于肺,咳嗽氣喘,痰黃而稠,或發熱口渴,脈滑數,苔黃等,如麻杏石甘湯(《傷寒》)。

(3)胃火頭痛、牙痛:常與熟地黃、知母、麥冬、牛膝同用,能清胃滋陰,可治胃陰不足,胃火熾盛而致的牙痛、頭痛,煩熱口渴,如玉女煎(《景岳》);配伍白芷、細辛,能清胃熱瀉火止痛,可治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

2、制用(煅制品)

(1)瘡癰潰后:常與黃靈藥共研細末,摻入瘡面或用藥捻插入膿腔,能清熱去腐,提膿拔毒,可治瘡癰潰后膿毒未盡者,如九一丹(《金鑒》)。

(2)濕疹:常配伍青黛、黃柏等,能清熱燥濕,收濕斂瘡,可用于濕熱侵襲肌表而致的濕疹。

現代研究】生石膏為含水硫酸鈣,加熱至80~90℃開始失水,至225℃可全部脫水轉化成煅石膏,其物理性狀已不同于石膏,應屬長石(硬石膏),但化學成分特征無變化。

對生煅石膏的電鏡觀察,失水率測定和25種無機元素及其溶出液中無機元素含量測定表明,生、煅石膏粉中無機元素含量以煅石膏含量為高,而溶出液中無機元素含量則以生石膏樣品液中為高,煅石膏樣品液中為低,并隨結晶水含量減少,無機元素煎出量隨之減少。電鏡觀察結果表明,生石膏的粉末晶體形狀結構整齊而緊密,而煅石膏的粉末結晶形狀結構則疏松而無規則。比較生品、煅制品、醋制品、甘草水飛品、糖炒品的鈣煎出率。結果表明,炮制品其鈣煎出率均高于生品,其中醋制品的鈣煎出率為生品的1.39倍。生石膏經加熱處理后,其紅外光譜圖發生顯著變化,可作為質控與鑒定的手段。石膏表層的紅棕色及灰黃色礦物質和質次硬石膏中含砷量較高,接近《中國藥典》規定限量。有報道石膏中毒死亡的病例,其原因為石膏中混有含砷化合物所引起。故應注意石膏的來源與質量,并應將表層及內部夾石雜質去凈。2010年版《中國藥典》規定:重金屬不得超過百萬分之十,砷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二。

石膏對實驗性發熱影響的研究歷來有爭議,近年來用較為規范化的實驗對石膏及其組成方劑對實驗性發熱影響的研究結果均顯示石膏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如報道知母退熱0.7℃,石膏退熱0.3℃,石膏知母合用退熱1.2℃,白虎湯退熱1.3℃,純硫酸鈣無解熱作用,故推測石膏的解熱作用可能為硫酸鈣以外的微量物質的作用。另有認為,石膏內服經胃酸作用,一部分變為可溶性鈣鹽,至腸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鈣離子濃度,可抑制神經應激能力和減輕血管滲透性,故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清熱作用則與結晶水的存在、鈣離子和其他一些無機元素(Fe、Co、S等)均有一定關系。生石膏對內毒素發熱有明顯的解熱效果,并可減輕口渴狀態,體外培養表明石膏提取液能增強家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實驗證實:生、煅石膏的藥性和功效有差異。煅石膏能促進大鼠傷口成纖維細胞和毛細管的形成,加快肉芽組織增長,而生石膏無此作用。

采用正交試驗法,以酥脆程度、失水率及CaSO4含量為考察指標,對石膏炮制工藝進行優選,結果:煅制時將石膏粒度控制在直徑0.5cm2,溫度650℃,炮制1.5小時,效果最佳。

臨床常以石膏的復方制劑治療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肺炎、中暑等高熱煩渴的實熱證。煅石膏主要成分為無水硫酸鈣,外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起消炎作用。內服與胃酸作用,部分變成可溶性鈣鹽,至腸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內鈣離子濃度。人工造成實驗性骨缺損的家兔,以石膏糊充填之,有促進血液細胞增生,促進骨愈合作用。筆者臨床體會,石膏生、熟異用,絕不可混用。生石膏清熱力強,只要辨證無誤,即可大劑單用,或配伍他藥使用,不會敗胃。煅石膏的清熱性能并不大于生石膏,更沒有“煅去辛味”的必要。

1、現代炮制方法還有蜜制取石膏小塊,用煉蜜拌炒,炒至蜜汁分布均勻即可,石膏每100千克用煉蜜12千克。

2、文獻摘錄“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人湯煮之。今人因其性寒,火煅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綱目》)“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癥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又云,愚嘗用煅石膏細末,敷金瘡出血者甚效。”(《參西錄》)

總結】石膏,在《本經》中被列為中品,它與現在使用的纖維石膏不同,諸家多認為是硬石膏,而《別錄》記載的為纖維石膏,后世與理石、長石、寒水石、方解石混為一談?!毒V目》記載有軟、硬兩種,硬石膏包括長石、方解石。為研究《傷寒論》中白虎湯療效的物質基礎,考證當年的石膏樣品是有積極意義的。

石膏一般多復方應用,實際應用中,復方混煎的效果亦好于單煎,如白虎湯、竹葉石膏湯,以鈣離子為指標,合煎均高于單煎。曾有報道,如方劑中存在有機酸、鞣質、維生素、生物堿鹽等,可使石膏在湯劑中鈣含量增加;而堿性物質、淀粉、黏液質、蛋白質等可使鈣離子減少??梢姡兴帍头胶霞宓膫鹘y特色值得重視。

甘草水飛,能吸附部分黏土,尤其存在于夾石、黏土中的砷化物,可使毒性降低。從現代科學技術看,甘草酸與石膏中的鈣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起增溶作用,可謂亦具有科學性?,F代炮制方法中還有蜜制法,可能是由《綱目》中“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衍化而來。目的為了緩和石膏的寒性,勿傷脾胃。


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