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狼毒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或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殘莖,干燥或洗凈,切厚片,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炙令極香”、“涂姜汁炙”(《外臺》)等炮制方法。宋代有“醋拌炒黃”、“醋煮半日”、醋浸炙制、“油麻同炒令黃色”(《圣惠方》),“豬血浸一宿炙干”、火炮(《總錄》),炒制《濟生方》)等法。明代增加了同芫花以醋煮制或炒黃色(《奇效》)、“焙熟”(《普濟方》)、“酒浸”(《準繩》)等炮制。此時,其炮制大法已達十余種。
【現代炮制方法】
1、狼毒: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醋狼毒:取狼毒片加入米醋,拌勻后,悶潤至透,置炒藥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狼毒每100千克用米醋30千克。
【飲片性狀】狼毒為類圓形的厚片,直徑約3厘米,表面黃白色,有菊花心,周邊紅棕色或灰棕色,質堅韌,體輕松,氣微,味微辛,有刺激性麻辣味。醋狼毒表面黃色,略有醋氣,形如狼毒片。
【質量標準】狼毒雜質不得過2.0%,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
【炮制目的】狼毒味辛,性平,有毒。歸肺經、心經、腎經。具逐水祛痰,破積殺蟲之功能。適用于痰飲積滯,心腹疼痛,咳逆氣喘,胸腹脹滿,瘡癬等癥。生狼毒毒性劇烈,少有內服,多外用殺蟲。醋狼毒經醋制后,可減低其毒性,作內服藥應用。
【應用選擇】
1、生用治稻田皮炎,用狼毒浸劑;治慢性濕疹,用狼毒洗劑(《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2、制用
①心腹脹滿:常與炮附子、防葵同用,治療積聚,心腹脹如鼓者,如狼毒丸(《圣惠方》)。
②九種心痛:常與吳茱萸、巴豆、干姜等同用,能溫寒通下,可用于蟲、蛀、風、悸、食、飲、冷、熱、氣等九種心痛,如九種心痛丸(《千金》)。
【附】近代炮制方法還有用米醋煮制、與姜片隔層蒸后再用白礬末腌制等炮制方法。
【總結】《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的狼毒,是瑞香科植物紅狼毒Stllera chamaejasme L.的干燥根。
目前有的地方炮制規范只規定了生狼毒的炮制方法,未收載“制狼毒”。近年來,臨床上狼毒引起中毒也時有報道。如韓氏報告1例將狼毒、芫花、細辛、牙皂等藥置入陰道內引產,并發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間隙性預激癥候群;謝氏報道1例因每天服食蘸以狼毒汁的黑棗(相當于鮮狼毒50克),服藥5個月后,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經搶救治療無效死亡;李氏報道1例用狼毒煎過之湯液及藥渣反復擦洗頭部,1小時后感頭暈、頭痛、口干、惡心、心慌,不能進食,繼之出現視物模糊,尿閉,冷汗不止,對光反射遲鈍,經搶救后脫險。所以,為了一方病家平安,地方炮制規范中還是收載“制狼毒”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