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蒲公英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蒲公英在中醫學理一般用于蒲公英清熱解毒, 涼血利尿,治療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那么蒲公英是如何用藥的,蒲公英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以下搜藥旺小編給大家一一介紹吧,希望對大家學習中醫藥有幫助
藥名:蒲公英
性味:苦、甘,寒。
歸經:歸肝經、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蟲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1、《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治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
2、《本草衍義補遺》記載:蒲公英治乳癰:蒲公英(洗凈細銼),忍冬藤同煎濃湯,入少酒佐之,服罷,隨手欲睡,是其功也。
3、《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記載:蒲公英治膽囊炎:蒲公英一兩。煎服。
4、《唐本草》記載:蒲公英主婦人乳癰腫。
5、《山東中藥》記載:蒲公英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6、《中醫雜志》記載:蒲公英治急性化膿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漢藥、甘草,煎服。
7、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蒲公英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兩,香附一兩。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8、《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味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后,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9、《滇南本草》記載:蒲公英敷諸瘡腫毒,疥頹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癘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10、《綱目》記載:蒲公英烏須發,壯筋骨。
1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記載:蒲公英清熱解毒, 涼血利尿。治療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12、《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蒲公英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13、《醫林纂要》記載:蒲公英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