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九月丁香_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_久久综合免费_色屁屁www影院入口免费观看

歡迎您來到搜藥網
找藥材
找藥材
中成藥
找資訊
找醫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資訊 > 藥理分析
中藥禁忌 中藥養生 藥理分析 中藥種植 中藥偏方 中藥泡酒 中藥泡制 行業新聞 中藥鑒定 藥膳食療

什么是陽和湯,陽和湯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時間:2021-11-04 17:18:09 作者:搜藥網
核心提示:對于陽和湯這個概念估計都很陌生,那么什么是陽和湯呢?什么時候需要服用陽和湯呢?以下搜藥網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下陽和湯的藥理吧1.什么是陽和湯陽和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

核心提示:對于陽和湯這個概念估計都很陌生,那么什么是陽和湯呢?什么時候需要服用陽和湯呢?以下搜藥網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下陽和湯的藥理吧

1.什么是陽和湯

陽和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功效。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或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于陰寒證者。臨床常用于治療骨結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菌性肌肉深部膿腫、坐骨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哮喘、腹膜結核、婦女乳腺小葉增生、痛經等證屬陽虛寒凝者。

2.陽和湯的四氣五味分析

一般來說,一首方劑的四氣五味特性主要取決于方中君藥和主要對藥,而同時又被佐使藥加強或緩和。

就陽和湯全方諸藥的四氣與五味來看:熟地黃,味甘,微溫;白芥子,味辛,溫;麻黃,味辛、微苦,溫;鹿角膠,味甘、咸,溫;肉桂,味辛、甘,大熱;姜炭,味苦、澀,溫;甘草,味甘,平。

全方共七味藥。從四氣來看,每味藥的寒熱溫涼是固定的:其中溫性藥有5個,熱性藥1個,平性藥1個。

從五味來看,有的藥味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味道,所以合而觀之,其中甘味藥4個,辛味藥3個,苦味藥2個,咸味藥1個,澀味藥1個。

根據清代藥量換算標準,十分為一錢、十錢為一兩。清代的一兩約為30克,一錢為3克,一分為0.3克。

若只按重量來計算,則陽和湯全方中甘味藥的總重量=30g+9g+3g+3g=45克;辛味藥的總重量=6g+1.5g+3g=10.5克;苦味藥的總重量=1.5g+1.5g=3克;咸味藥的總重量=9克;澀味藥的總重量=1.5克。

就重量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陽和湯的性以溫熱為主,味以甘為主,其次以辛、咸,少量配以苦、澀。

從藥味來分析,陽和湯中用量最重的是熟地和鹿角膠,二者為君藥,且都是甘溫的,可以說,這決定了本方的主要氣味基調,即以甘溫為主。甘溫的主要作用是溫陽補血。

方中其余的五味藥中,除姜炭為甘味、生甘草為甘味外,剩下的三味藥,包括肉桂、白芥子、麻黃都是辛味的,而且,都是辛溫(其中肉桂是辛熱)的。辛則能散,溫則能通,辛溫有溫陽散邪之功。就此三味藥來看,合用有溫化寒痰、通絡散結、辛溫達衛、宣開肌腠、散寒和血之功。

由此說,陽和湯全方溫陽而又補血,通絡兼能祛痰,補虛弱之陽,充虧虛之營血。之所以名為“陽和”,其大意在于以陽和陰,用陽化陰。故此方可治療陰盛陽虛諸證,不但可治陰疽,亦可用于乳腺癌。

3.全方藥味功效分析

方中熟地黃溫補營血,填精補髓;鹿角膠性溫,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壯筋骨;二藥合用,溫陽補血。姜炭、肉桂藥性辛熱,破陰和陽,溫陽散寒,溫通血脈;白芥子辛溫,可達皮里膜外,溫化寒痰,通絡散結;少量麻黃,辛溫達衛,宣通毛竅,開肌腠,散寒凝;生甘草,解毒且調和諸藥。

方中鹿角膠、熟地黃得姜、桂、芥、麻之宣通,補而不滯;麻、芥、姜、桂得熟地黃、鹿角膠之滋補,則溫散而不傷正。

全方溫陽與補血并用,散寒通滯,祛痰與通絡相伍,可使得陽虛得補,營血得充,寒凝痰滯得除。

用于治療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痰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而成之陰疽。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于陰寒之證,猶如仲春溫暖和煦之氣,普照大地,驅散陰霾,而布陽和。

所謂陰疽,系慢性虛寒性瘡瘍,多由營血虛寒,以致寒凝痰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之間,以局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為特點。

本方旨在將肌肉、筋骨、血脈之處的凝痰由里而外層層透發,即麻黃主表,白芥子主皮里膜外,肉桂、姜炭主里;熟地黃、鹿角膠溫化在里之寒痰,再借肉桂、姜炭、白芥子、麻黃之力由里而外,層層透發出體外。

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