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原名薯蕷,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唐代宗名豫,為了避諱改為薯藥,后又因為宋英宗名曙之諱,最終改名為山藥。其中以產于河南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的質量為最佳,習稱“懷山藥”,是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
山藥的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山海經》一書。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補虛、除寒、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之上品。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的記載則始見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功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固精益肺治消渴,從而自古以來山藥就是健脾補氣的良藥。中醫常用山藥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帶下等。在民間也有用山藥調理病后及產后體質虛弱的驗方,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用于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婦女白帶等癥。臨床上用治食少倦怠或脾虛泄瀉,常與黨參、白術、扁豆等補脾胃之品配伍;治婦女白帶,常與芡實、白術、茯苓等同用。
(2)滋腎益精
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男子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癥,皆可服之。特別是山藥含有的皂苷,是合成激素的原料,這也說明中醫關于山藥有補腎澀精之說是有一定依據的。
(3)益肺止咳
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用于治肺虛痰嗽久咳之癥。如有肺陰不足癥狀者,可與沙參、麥冬等同用。
(4)降低血糖
山藥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佳品,可與生地、黃芪等同用。
(5)延年益壽
山藥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智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6)美容纖體
山藥對于女孩們而言,更是一種天然的纖體美食。它含有足夠的纖維,食用后會產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欲望。而且,山藥本身就是一種高營養、低熱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多加食用而不會有發胖的后顧之憂。另外,山藥還含有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樣作用,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保持在最佳水平,從而達到美容美白、促進乳腺生長、緩解更年期及經期多種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