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來源】硼砂為單斜晶系礦物硼砂Borax經精制而成的結晶。主含含水四硼酸鈉。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研細”;“湯化去石,熬干”;“用米醋三升,同蕪花末熬成膏,二兩,細研,以酒醋各一升,熬如膏”(《圣惠方》)。明代有“焙”(《普濟方》);“燒”(《一草亭》);藥汁制:將竹瀝收二錢,蘿卜汁拌收二錢,令干共細研入藥(《一草亭》)等制法。清代有“煅”(《良朋》);煮(《金鑒》);甘草湯煮:甘草湯煮化,微火炒松《逢原》)。
【現代炮制方法】
1、硼砂: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或研成細粉。
2、煅硼砂:取凈硼砂適當粉碎,置煅鍋內武火加熱,煅至鼓起小泡或雪白酥松塊狀,取出放涼碾碎。或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鼓起小泡或雪白酥松塊狀,取出放涼碾碎。
【飲片性狀】硼砂為不規則塊狀,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有玻璃樣光澤。質較重易破碎(硬度2~2.5、密度1.69~1.72克/立方厘米),氣無,味甜略帶咸。久置失水成白色粉狀。煅硼砂為白色粉末,不透明,體輕,質疏松,無光澤。
【炮制目的】硼砂味甘、咸,性涼。歸肺經、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痰防腐的功能。
硼砂多生用、外用。入清熱劑中宜用生品,外用性涼可清熱消腫防腐,可治口舌生瘡;內服能清肺化痰,可治咽喉腫痛,目赤翳障,咳嗽痰稠。煅硼砂味微咸性平,具有解毒消腫,燥濕收斂的作用。煅制品性燥能收濕斂瘡,促進潰瘍愈合,常作為輔助之品用于吸濕劑中,治潰瘍創面有滲出物者,可吸收局部滲出物,減少刺激性,用于喉科散藥。
【應用選擇】
1、生用
(1)鵝口瘡:常與冰片、雄黃、甘草同用,共研為末,用蜜水調涂,或干摻,可治鵝口瘡,如四寶丹(《瘍醫大全》)。
(2)口舌生瘡:常與冰片、玄明粉、朱砂研細末,吹、擦患處,可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口舌生瘡,如冰硼散(《外科正宗》)。亦可用1%~2%溶液漱口,可作口腔消毒劑。
(3)喉痹:常與白礬、牛黃等同用,能增強清熱解毒作用。研細糊為丸,噙化,可治纏喉風,風熱喉痹,如硼砂丹(《張氏醫通》)。配伍天花粉、貝母、青黛、竹瀝等,以增強清肺化痰的作用,可用于痰熱咳嗽,咽痛聲啞。
(4)目赤腫痛:用本品水溶液洗眼,也可與爐甘石、冰片、玄明粉等配成點眼劑,用于目赤腫痛或生翳膜胬肉,如白龍丹(《準繩》)。
(5)陰道炎:常與冰片同用,制成冷霜,涂敷患處,用于霉菌性陰道炎。
2、制用(煅制品)
(1)咽喉腫痛:常與黃柏、黃連、玄明粉、鹿角霜、甘草、明礬、冰片、麝香同研為細末,吹入患處,可治風熱喉痹,紅腫痛甚者,如冰麝散(《中醫喉科學講義》)。治瘡面有腐肉者,常以本品配入腐蝕藥中,一則解毒消腫,二則減緩腐蝕藥因被創面滲出液溶解而產生過強的腐蝕力,以保護正常組織免受腐蝕。
(2)閃腰:煅硼砂末,點眼內眥及“齦交”穴,活動腰部,可治療閃腰。
【現代研究】煅硼砂的質量很不穩定,硼砂的含量從52.58%~91.57%。這是由于傳統炮制方法對工藝條件無明確的規定,各廠的生產情況和習慣不一致而使產品質量不穩定。經研究,硼砂煅制時,當溫度達80℃時即失去8個結晶水,200℃時失去9個結晶水,340℃時失去全部結晶水,878℃時融熔,因此有人建議,煅制溫度以350℃為宜,用溫控電爐煅制,產品質量以硼砂含量>;80%為限。硼砂有弱的抑菌作用,而煅硼砂對皮膚羊毛樣小孢子癬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作消毒防腐劑。
【總結】硼砂始載于《日華子本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痰防腐之功。古代有用天然硼砂礦物,如宋代《太平圣惠方》記載:“湯化去石”的炮制方法,即指天然硼砂而言。硼砂雖有天然產品,但成分多不夠穩定,故現代多用人工制品。歷代炮制雖有緣于增強藥效而采用甘草、芫花、蘿卜等輔料制法,但主要的炮制方法還是“煅”、“炒”的方法,以達除去結晶水,增強燥濕收斂,促進潰瘍愈合。并使質地疏松輕揚,研制的細粉細膩易溶,外用時,搽涂患處無異物感。硼砂一般多生用、外用。煅制品的燥濕收斂作用較強,可根據治療需要選用。